5月21日,由市卫生健康委、市爱卫办联合主办,市健康促进中心承办,健康云协办的“科普点亮健康上海——第三届上海市健康科普引领展示活动暨新时代健康科普大赛发布典礼”举行。

此次活动共产生健康科普作品、健康科普品牌、健康科普管理、健康科普人物等四大类226个项目,网络传播量超过30亿次。这标志着上海在完善健康科普激励机制上又迈出一大步,让更多市民拥有健康获得感。现场授予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第九人民医院眼科学科带头人范先群“上海健康科普特别贡献人物”称号。


市爱卫办副主任、市卫生健康委健康促进处处长王彤介绍,本次活动呈现四大亮点:一是“大咖”云集,群星闪耀。有更多院士、院长、著名专家投身健康科普;二是新人辈出,近悦远来。此次获得“健康科普新锐人物”的共有15人,他们是适应互联网生态、对健康科普充满热情、富有才华的青年才俊;三是海派科普,百花齐放。此次获得健康科普作品奖的共有128件优秀作品,图文类、音视频类、图书类、舞台表演类作品都有全方位提升;四是体系完善,保障完备。健康科普引领展示活动取得丰硕成果,得益于本市近年来通过法制保障、项目推进、人才支撑、网络健全、活动引领,努力构建健康科普工作体系,探索形成与临床医疗、疾病防控相辅相成的卫生健康第三大供给系统。

上海教育电视台节目中心副主任、主持人周荃对获奖作品进行点评时表示,这些作品真正有艺术表现力。她说,《画上休止符——了解强迫症患者的诊室世界》等作品从以往偏向纯知识性传播转向审美性传播,重塑科学知识的表达方式,更重新定义公众与健康信息的互动关系;图书《农民画健康》《睡眠健康日历》《药食本草》等,既传承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延续江南文化中致用与审美统一的传统,这些作品可以为全球城市健康传播提供范式样本。

上海健康科普工作秉承创新精神,重视首发效应,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上海经验与上海范式。今年3月,上海发布全国首个《互联网健康科普负面行为清单》,让医务人员充分释放科普生产力,创作更多优质、创新的健康科普作品。4月,本市推出“上海健康播报”品牌,集中全市优质医疗和公共卫生资源,根据时令节气、健康主题日和节假日等安排,彰显科普的权威性、时效性、季节性、专题性,让健康科普实现“常听、常看、常学、常新”。

市爱卫办主任、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陆韬宏表示,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是创新发展的两翼。要以技术创新为健康促进赋能增效,让健康服务更精准,建立智能化健康科普内容生产体系,并利用随申办、健康云等平台的健康画像开展精准推送,为群众提供动态化、个性化健康指导服务,让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市民健康促进动能。

(中国日报上海分社 周文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