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记者从市发展改革委获悉,由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市人社局、市文广旅局、市卫健委、市市场监管局等6部门联合印发的《2025年成都市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已于近日发布实施。《实施方案》围绕升级大宗消费、扩大服务消费、培育新型消费、创新消费场景、促进增收减负、优化消费环境等六方面提出26条重点任务,全面推动消费扩量提质增效。
根据《实施方案》,2025年成都将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服务消费零售额占比超50%,并打造特色消费场景100个以上,举办大型音乐节、演唱会等120场以上,组织开展各类促消费活动超1000场,力争通过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拉动消费400亿元,加快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促进全方位提振消费。
在升级大宗消费方面,成都将加力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采用“地方补贴+商家补贴+产品让利”的方式,拓宽补贴范围,同时开展二手商品流通试点,规范二手商品流通秩序。在推动汽车消费流通改革上,成都将争创国家汽车流通消费改革试点城市,发展汽车后市场消费,推出“汽车+”消费场景,并持续推动新能源汽车消费,加快推广充电桩统建统服模式。此外,成都还将改善住房消费,释放住房需求,持续实施住房用地出让“三色管理”,并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城中村改造等工作。
扩大服务消费也是此次行动的重点之一。《实施方案》指出,成都将丰富“三城三都”服务消费内涵,推动文化创意、品质旅游、体育赛事等多领域发展,做强天府国际动漫城等空间载体,培育爆款文创IP。同时,成都将激活生活服务需求,品牌化发展家政服务,支持宠物经济健康规范发展,并增加“一老一小”消费供给,推进全社会适老化改造,构建银发经济区域发展格局。
培育新型消费方面,《实施方案》明确,成都将大力发展首发经济,出台推动首发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打响“FA@成都”首发品牌,举办“1+N”系列首发经济活动。此外,成都还将培育前沿消费,促进“人工智能+消费”发展,创新发展低空消费,壮大平台经济,支持平台企业与成都特色产业相关企业合作,丰富线上消费品供给。
创新消费场景是激发消费活力的关键。根据《实施方案》,成都将提质场景载体,优选特色消费场景100个以上,打造“假日、周末、夜间”品牌场景,并提升50个乡村消费场景,推出50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同时,成都将举办高品质促消费活动,围绕新春、春日、盛夏、金秋四大主题消费季,推出系列城市侧促消费活动,并组织开展系列促消费活动1000场以上。
在促进增收减负方面,《实施方案》指出,成都将稳定居民就业,完善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政策,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并加大生育养育保障,完善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政策。
优化消费环境方面,成都将保障休息休假权益,严格落实带薪年休假制度,营造良好的消费氛围,统筹装饰布置、城市照明等工作,并营造放心消费环境,实施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创新消费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为确保政策落地见效,《实施方案》明确,成都市将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重点保障消费券发放、重大活动举办和特色场景打造;金融领域将推出适应新消费趋势的信贷产品,对符合条件的个人消费贷款给予财政贴息;配套政策方面,将积极争取教育医疗、技能培训、养老托育、文旅体育等领域的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符合条件的消费、文化旅游等领域项目发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深化闲置资产盘活利用,全面构建促进消费扩容提质的长效机制。
红星新闻记者 方舟
编辑 陈怡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