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治日报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韩宇
通过党建引领,强化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在“和惠民生”品牌的辐射效应下,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公益诉讼齐聚合力,共同构建立体化民生权益保护的新格局。创建“莲检”调解室,将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之中,高效促成当事人和解。
党建引领业务 绘就检察为民“底色”
强化政治引领。坚持把旗帜鲜明讲政治摆在首位,理论联系实际,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干好本职工作上,践行司法为民的初心。依托“和惠民生”大讲堂、支部书记讲党课、支部联建等平台,结合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履职需要,将政治理论学习与业务知识学习融合学习。注重将理论成果转化为实践经验。通过“检察+网格”进行各类普法宣传,开展农民工权益保护知识讲座,提升农民工维权法治意识;深入乡村集市开展普法宣传活动,通过以案释法的方式,解决法律疑问,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增加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足感,提升司法机关公信力。
以法治为根基,打造检察为民“本色”
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服务民生大局,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
强化民事检察监督,做优做实检察为民。高质效办理生效裁判监督案件,解决群众诉累,再审改判案件20余件,成功化解社会矛盾,为企业、群众挽回经济损失400余万元,办理的姜某某征收补偿费用分配民事抗诉案,被辽宁省检察院评为检护民生典型案例。同时探索“民事支持起诉+”工作机制,将支持起诉与司法救助、检察和解、检察建议等相互融合,支持起诉30余件,助力弱势群体保护。
着力找准关键点,推动行政检察业务“提亮增色”。转变执法观念,扎实推进行政检察工作向前开展,行政检察牢牢把握法律尺度,做到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通过法律手段解决矛盾,加强对行政机关的监督工作,确保行政权为民所用。办理的赵某与某街道确认行政违法并赔偿损失检察监督案,被最高检评为行政诉讼典型案例,帮助带病回乡的退役军人得到了应有的抚恤待遇,实现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
依托检护民生,深化公益诉讼办案质效。扎实开展检护民生专项行动,用心用情办好每一个涉“民生”案件,以检察力度提升民生温度。办理的督促整治军用机场周边环境污染行政公益诉讼系列案被评为最高检典型案例并写入最高检两会报告,有力的保护了国防安全;办理网络餐饮、农村供水安全、过期食品等食品安全领域案件16件,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安全。
党建业务多元“同行”,擦亮检察为民服“特色”
与“政”同行,擦亮共赢特色。充分发挥基层党建灵活性、融合性,与司法局、妇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总工会、发展和改革局等多个行政机关建立“党建共建、信息共享、办案协作”联动机制,切实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与区司法局、法院、公安等部门构建行刑双向衔接机制,帮助行政机关追缴违法犯罪所得180余万元。
与“智”同行,挽回国家经济损失。积极打造“公益诉讼+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式,研发并运用“房地产交易契税征缴大数据监督模型”,向税务部门移送8条涉及逃避二套房交易契税线索;携手自然资源部门、税务机关,积极推进耕地占用税基础数据共享,运用耕地占用税监督模型进行数据筛查,助力税务机关追回耕地占用税168万余元。
通过党建业务融合,筑牢司法为民的初心和使命
坚持党建与业务同步谋划,党建活动聚焦群众需求,走进社区,做到“接地气”。通过“检察+网格”的工作模式,在普法宣传时,也可以扩大检察业务的“朋友圈”,将检察为民置于区域发展大局,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
通过党建业务融合,实现“检政”双赢
坚持与地方党委部署同向,紧紧围绕地方党委关心难题,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热点问题,联系相关行政部门开展一系列民生领域的专项活动,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化解社会矛盾,挽回国家、集体、群众的经济损失,切实维护地方经济秩序和社会大局稳定。
通过党建业务融合,提升办案质效
坚持党建与业务互相促进,办案中注重三个效果的有机统一。牢固树立法治思维,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团队,准确开展法律监督,规范司法行为,切实提升办案质效。办理的多件案件被最高级、省检察院评为典型案例,努力实现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每一个事的基本价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