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赛博空间长出乡愁,一个被编织的虚拟世界即将抵达现实。5月9日至9月7日,黄河山最新数字艺术展览《秃力城:旧白天鹅号旅客》在Fotografiska影像艺术中心特别呈现,带领观众登上时光渡轮,开启一段穿越虚拟与现实的奇幻之旅。


作为数字时代的城市观察者,黄河山的创作始终关注中国城市化与数字化进程中个体生存状态与剧变环境的冲突。《秃力城》系列耗时三年打造,是其近年来最具影响力的虚拟城市构建项目。

作为中国数字艺术领域的现象级创作者,黄河山凭借《野生设计》系列引发全网百万级传播热潮后,持续以像素为砖瓦建构虚拟文明。作为数字时代的城市观察者,他的创作始终关注中国城市化与数字化进程中个体生存状态与剧变环境的冲突。《秃力城》系列耗时三年打造,是其近年来最具影响力的虚拟城市构建项目。而本次展览也是该系列下全新创作作品。


展览核心叙事围绕“旧白天鹅号”的奇幻旅程展览,讲述中山公园被拆除后,一艘老式游船接走最后一位乘客——静月雕塑女神的故事。观众将跟随这艘时光之船,穿梭于秃力城的各个奇幻场景,最终回到公园开业的那一天,完成一个关于城市记忆的时空循环。他创造了一个在混乱中自洽运行的虚拟都市景观,以哲学式的建造方法,将现实世界的各种社会规则和文化符号进行创造性的解构与重组,在数字空间里构建出一个既荒诞又真实的“赛博故乡”。


本次展览不仅是对城市变迁的记录,也是一次关于记忆与存在的哲学思考。黄河山通过数字艺术的语言,为观众提供了一种重新审视城市发展、个体命运的新视角。在这个由代码和想象构建的艺术世界中,那些在现实中消逝的场所与记忆,都在虚拟世界中重生。观众也得以在这个虚拟与现实交织的体验中,重新寻找并建立自己与城市之间的情感联结——那些在现实中失去的东西,都可以在脑海中重新找到。



《秃力城:旧白天鹅号旅客》展览现场










同期开幕的还有青年摄影师闫家成的首次个展《平凡简史》。在2层的艺术走廊,通过《在边缘生活》《郊区之夜》《长图系列》三个系列作品,以细腻而深刻的影像语言,呈现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那些被忽视的日常叙事与人文肌理。


《平凡简史》展览现场。

闫家成的创作始终围绕自身成长经历与日常生活展开,他以“人类观察家”的敏锐视角,通过镜头记录街头巷尾的普通人、城乡交界的过渡地带,以及群体聚集的微妙瞬间。他的创作不追求宏大的技术叙事,而是通过对日常的持久凝视,精准地切开了城市化表现下的真实肌理。


卖气球的人, The Balloon Seller, 2023, ©️闫家成 Yan Jiacheng

本次展览的三个系列各自呈现独特视角,共同构成艺术家对当代生活的完整思考。闫家成自2018年开始摄影创作,从日常生活中进行细致观察,并以观念性的方式加以回应。他的作品常通过影像拼贴与重新构图的手法,探索当代社会现象,记录中国城市生活与社会变迁。他关注那些日常中被遮蔽的空间与个体状态,从个体经验出发,呈现被忽略的现实与情感。


郊区的旧改项目,写着醒目的“开拆”, Suburban Renovation Project, Marked Prominently with “Demolition”, 2023, ©️闫家成 Yan Jiacheng

本次“平凡简史”个展近乎直白的阐述了闫家成的创作内核,他的作品像一本未完成的城市日记,每一帧都是时代夹缝中的注脚。而那些被忽略的角落,往往藏着最真实的时代表情。


放烟花的一家人, A Family Setting Off Fireworks, 2023, ©️闫家成 Yan Jiacheng


做灯光测试的新房子, New House Undergoing Lighting Test, 2023 ©️闫家成 Yan Jiacheng


遛狗的人们, People Walking Dogs, 2024, ©️闫家成 Yan Jiacheng




《平凡简史》展览现场。



展览海报:黄河山个展《秃力城:旧白天鹅号旅客》(左),闫家成《平凡简史》(右)。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