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有人问禅师:人这一生,达到什么样的境界最好?

禅师回答:刚刚好。

提问者不理解, 怎么就“刚刚好”呢?难道说,不是越多越好吗?

这不仅是提问者的疑惑,也是绝大多数人的疑惑,难道说,不是越多越好吗?

有且只有一个答案,并不是。

月亮过分盈满,就离月亏不远了;花儿完全绽放,就离凋零很近了。

尘世间的一切事儿,永远都是“物极必反”。最典型的,就是盛极而衰。强盛繁多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往反方向发展。



02

做人,可以适度,绝对不能过度。

在这个内卷严重的时代,无数人都选择拼命内卷,过分劳累,却一点也不懂得休息。

在这些人看来,休息,这是没有本事的表现。

如此“有劳无休”地过日子,就只会导致一个结果:钱没有赚到多少,却搭上了自己的健康,甚至是小命。

要知道,内卷是无限的,生命是有限的。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内卷当中,本质上就是错误的。

试想,人生百年,内卷无穷无尽,难道我们要成为内卷模式下的牺牲品吗?

适度的压力,可以转化为人生的动力。而过度的压力,只能转化为医院的病历,甚至于火葬场屏幕上的名字。

在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休息死的,只有过劳死的。

过劳者,缺乏休息的时间,也缺乏恢复生命元气的时间,必然是没有福气的。



03

做人,尽量半精明半糊涂,但不能太聪明。

相信我们都听过一个词,天妒英才。

怎么就天妒英才了呢?很简单,做人过分聪明,透支了未来的福气,导致命短福薄。

你看冠军侯霍去病,20出头,就表现出非凡的军事才华,横扫北方的匈奴,还封狼居胥,可谓是英雄出少年。

可没几年,霍去病就暴毙于军中,终年24岁,满是唏嘘遗憾。

你看一代名将周瑜,有美人小乔为伴,还谈笑间,火烧赤壁,击败了不可一世的曹操,青史留名。

可就是如此完美的周瑜,终年35岁。

人生太过于完美,做人太过于聪明,甚至于远超常人,基本上,都会气数浅薄。

在这一点上,认知最为深刻的,莫过于司马懿。他才华横溢,却永远都隐藏起来,谨小慎微,低调做人,所以司马懿才能笑到最后。



04

人这一生,终究是“过劳者无福,过慧者天收”。

不论是过劳者无福,还是过慧者天收,都说明了一个道理——凡事,都物极必反。

劳碌可以,但过分劳碌,就会透支身体的健康,让疾病丛生。

聪明可以,但过分聪明,要么四处树敌,要么透支未来的福运,分分钟天妒英才。

凡事,都是存在一个“度”的。

举个例子,假设这个度的峰值,是80,那你就不能超过80,最多保持在70多,那就可以了。一旦超过80,就容易出问题。

用道家圣人老子的话来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超过了这个度,福气就有可能转化为祸患。保持在这个度的范围内,福气才会长久。

赚钱也是如此。没必要渴望大富大贵,只需要钱财够花,日子过得安稳,那就足够了。

这并不是没有上进心,而是顺着自然的规则,去为人处世。顺天者,才能昌盛。



05

写到最后

有一个很励志的人物,汉高祖刘邦。

刘邦不是最聪明的,也不是最拼命的,但他就是笑到了最后。

反观西楚霸王项羽,既是最聪明的,也是最拼命的,最后竟然乌江自刎了。

屏幕前的各位,肯定会说,这不公平。

其实,这公平得很。一百次战斗,项羽赢了99次,但也养成了刚愎自用、不可一世的性格。而刘邦呢?输了99次,但也愈发成熟、老练、谨慎。

到了第100次战斗,自然是成熟、老练、谨慎的刘邦,可以一战翻盘,而刚愎自用、不可一世的项羽,输了最后一局,白忙一场。

所以说啊,为人处世,切勿过度,只需要适度,那就很有福气了。

文/舒山有鹿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