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网约车前不久,福州发生一起网约车司机在营运过程中猝死的事件,再次将网约车司机的职业保障话题暴露在大众视野中。

近几年,时不时就会有网约车司机在正常营运过程中突然猝死的悲剧发生,背后是超负荷工作下的不堪现实。



当下的网约车行业,正面临着运价不断下降和司机数量不断增加的双重困境。很多司机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加大工作时长,以期多接几单。

虽然拼命工作可能会让收入有所增加,但付出的代价却是健康透支。更让人悲哀的是,即便倒在工作岗位上,网约车司机也很难得到平台的赔偿,更多是责任甩锅。

不过,近日上海市一起关于网约车司机猝死案的判决,为这个群体的人生安全保障,带来了一丝希望。

司机郭某接单送达乘客后昏迷身亡,法医鉴定为心脏病突发所致。平台称与司机仅为“信息服务关系”,保险公司则以“司机自身疾病非承保范围”拒赔。



虽然二者相互推诿,但法院认定,平台作为承运人需对司机工作期间的安全负责。尽管司机死于自身疾病,但平台通过派单规则、收益分配、奖惩制度等对司机形成实质性管理,符合“承运人”定义。

而保险合同明确约定,平台对司乘人员的赔偿责任由保险公司承担,与司机死因无关。

最终,法院判决保险公司全额赔付猝死师傅的相关赔偿。

法官指出,平台不能以“信息服务”之名规避用工责任。当前网约车、外卖等新业态普遍存在劳动关系模糊问题,劳动者一旦发生意外,维权困难。此案判决明确:平台需通过合规保险分散风险,不得以格式条款逃避义务。

那么,对于广大网约车司机而言,该如何自保呢?

首先,确认平台是否投保责任险,并留存接单记录、保险合同等证据;其次,避免超负荷工作,突发疾病风险下及时报备平台;还有,若遇拒赔,可依据《保险法》直接向法院起诉。

可以说,该案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维权提供重要参考,也警示网约车平台,利用合同漏洞逃避法律责任的行为,不仅缺乏道德人文关怀,同样也不受法律待见。

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评论区留言。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