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9时30分,成都市气象台发布了今年首个高温橙色预警信号。这一天,成都市主城区和部分区县最高气温升至35℃以上,东部新区的大部分镇(街道)最高气温升至38℃以上。这一天,网友戏称,“520,成都给你37℃的爱”。

高温天都来了,成都正式入夏了吗?按照气象学标准判断,成都已于5月13日正式进入夏天,较常年的5月26日偏早13天。巧合的是,与2023年、2024年入夏时间为同一天。

近年来,夏季高温日数长、高温破纪录总是让人印象深刻。现在夏季真的越来越长了吗?气温越来越高了吗?成都市气象台提供的一组数据,可以从中看到变化的轨迹。

夏季变长了吗?

成都常年夏季时长109天,去年达到139天

成都常年夏季时长是109天,是四季里最长的季节。但近10年,多数年份夏季时长已超出常年。以温江国家气候观象台为例,根据成都有气象记录以来数据,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90年代,2000—2010年,成都夏季时长已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虽然2011—2020年,夏季平均时长少于常年,但在2021—2024年又快速增多。

通常情况下,日平均气温基本稳定在22℃以上,就可称为入夏。从近10年的夏季时长来看,只有2016年(98天)、2019年(105天)、2022年(95天)夏季时长少于常年,其余7年夏季时长均多于常年,且最长夏季已经达到了139天(2024年),比常年夏季时长多30天。

夏天更热了吗?

近10年夏季超半数气温高于常年,35℃及以上高温日数2022年达到27天

以温江国家气候观象台为例,成都夏季常年平均气温为24.7℃,平均高温为29.4℃。从近10年夏季气温来看,有6年夏季平均气温高于常年,有7年夏季平均高温都高于常年,肉眼可见气温是越来越高了。

从高温日数(35℃及以上)来看,2015仅有2天。自2022年起,成都高温日数已经来到两位数,其中2022年达到27天,2023年11天,2024年21天。

高温天来得越来越早了吗?

35℃+高温天气,近5年有逐年偏早趋势

气温升到30℃,往往会让大家有“一秒入夏”的感觉,但这并不意味着夏天的到来。以温江国家气候观象台为例,成都近10年首次出现30℃+的天气基本都在4月,正值成都的春天。35℃+意味着高温天气的来临,从近10年来看,首次出现35℃往往在5、6、7月。

从近5年的观察来看,首个高温天存在提前的趋势。2021年,首个高温天出现在7月29日;2022年,出现在6月28日;2023年,出现在5月30日;2024年,出现在5月24日;2025年,出现在5月20日。

四川多地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

据中央气象台的观测数据,5月20日,四川14个国家气象观测站的最高气温打破当地5月最高纪录。当日,广元、绵阳、德阳、成都、眉山、乐山6市部分地方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

记者从四川省气象台获悉,20日,盆地晴转多云,最高气温在34℃—37℃。20日是四川盆地大范围高温的开始,21日则将是本轮高温的巅峰,局地日最高气温可达38℃—40℃。

高温何时结束?根据最新气象预报,21—22日我省自西向东有一次明显的雷雨天气过程。其中,川西高原北部东部、攀西地区东北部有中雨,局部大雨;21日夜间开始,盆地东部、南部和西南部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雷雨时伴有短时强降水、阵性大风等强对流天气,这也有利于缓和四川东北部的旱情。

水利部对四川启动干旱防御Ⅳ级应急响应

各地多举措应对旱情

本报讯(易延端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邵明亮)5月19日,水利部召开会商会,分析研判汛旱情形势,并针对湖北、四川两省启动干旱防御Ⅳ级应急响应。

当前,四川盆地北部气象干旱仍在持续。根据气象干旱监测标准,今年以来全省先后有67个县站出现春旱,主要影响盆地北部和攀西地区南部,其中轻旱21站,中旱12站,重旱14站,特旱20站。入汛(5月)以来,广元、巴中、南充、达州等地部分区域平均气温偏高2.0—3.2℃,盆地北部气象干旱目前仍在持续。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显示,去年3月22日,水利部曾针对云南、四川两省启动干旱防御Ⅳ级应急响应。而水利部此次启动干旱防御Ⅳ级应急响应,表示当前四川夏旱形势严峻。为此,四川各地积极行动应对当前旱情,通过制定完善抗旱保供水预案,科学精细实施江河湖泊应急水量调度和水库及引、调、提等水工程抗旱调度。

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受春旱及夏伏旱影响,四川盆地东北部、中部、南部及攀西地区局部区域蓄水不足,去冬今春抗旱保供水压力持续偏大。当前,我省正值春灌用水期,农业用水需求较大。

巴中市通江县连日来持续高温少雨,当地启动抗旱应急预案,成立5支抗旱服务队深入田间一线开展抗旱指导服务。目前,该县179座机电提灌站、1100余台移动抽水泵已全部启用,确保将水送到田间。

位于川东北的升钟灌区,今年春灌供水已经启动,预计向灌区供水近1亿立方米。升钟灌区覆盖南充、广元、广安、遂宁4市10县(市、区),总灌溉面积204.74万亩。据四川省升钟水利工程运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升钟灌区通过精细化调水和节水措施,保障灌区农业生产生活用水安全。

当前我省已进入汛期,据气象部门预测,初夏(5—6月),气象干旱阶段性变化明显;盛夏(7—8月),全省大部降水量偏少,其中资阳、遂宁、内江、自贡、宜宾、泸州、凉山、攀枝花有中到重度伏旱发生。

5月19日召开的全省防汛抗旱、地灾防治、河湖长制推进工作视频会议强调,树牢底线思维、强化极限思维,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针对发生旱情概率较大的区域,省水利厅要求各地统筹防洪、灌溉、蓄水、发电、生态等多方面工作,“一库一策”制定蓄水保供方案,坚决守住饮水安全、粮食安全底线。(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