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3月中旬起广元遭春夏连旱,部分县区旱情达重度标准。干旱已影响农村人畜饮水,农作物生长也跟着遭了殃。
田里的玉米苗蔫巴巴的,老汉蹲在地头直叹气:“这老天不下雨,秋粮怕要打水漂。”市气象局早早就盯着旱情,3月6日春旱露头就没放松。
气象信息中心下乡搞农情调查,为的是把旱情摸得更准。气象台天天研判天气趋势,给人工增雨作业当好“眼睛”。
市人影办抓住一切机会打火箭弹、烧焰条,盼着云彩能多挤点雨水。旱情发生以来,全市人工增雨作业38箭次,63枚火箭弹射向天空。
局里领导不停向市里汇报,37期服务材料、1万多条短信没断过。5月16日启动干旱IV级应急响应,部分县区还发了橙色预警。
信息中心联合农业农村部门会商,就为给抗旱多出些实招。市气象台24小时盯着天气变化,生怕漏了一点降雨迹象。人影办增加值班力量,检查装备、备足弹药,随时等着人工增雨。
5月16日那场全市人影会,把安全生产和抗旱增雨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第二天又开专题会,传达市领导批示,每样工作都落了地。
“春旱不算旱,夏旱丢一半”,老辈人传下的话,现在听着更揪心。有些村子早用起了土办法,秸秆盖在地头保墒,多少能抗点旱。
但光靠土办法不够,科学抗旱还得跟上,人工增雨就是好帮手。
我个人觉得,咱农民平时得多关注天气预报,早做准备才不被动。东北那疙瘩这会儿防霜冻,咱南方遇着旱情,更得把水攥在手里。眼下最要紧的是赶紧检查灌溉设备,别等用水时抓瞎。
村里要是有大棚的,得看看地膜有没有破,别让水分跑了。缺技术的找农技站,他们能给咱支支招,比自己瞎琢磨强。还有那肥料咋补、水咋浇,都有讲究,可别弄错了时节。
这场旱情给咱提了个醒,天气越来越琢磨不透,咱得长点心。留个心眼多攒些应对法子,下次再有极端天气,心里也不慌。
天气不等人,农事要赶早,现在动手抗旱,秋粮才有盼头!
赶紧行动起来,别等旱情再加重,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