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阵子老天爷像漏了底,南方雨没完没了,北方也跟着潮气大。田里的玉米正拔节呢,秆子蹿得快,可根底下泡不得水。老一辈常说“五月雨多苗发黄,六月连阴谷满仓”,今年却有点反常。
湖北老张蹲在田头直叹气,刚插的秧苗被雨水打得东倒西歪,分蘖都慢了。
咱都知道,庄稼跟人似的,闷湿天里容易生病,得赶紧想招。
南方种水稻的乡亲注意,田里水别没过秧心,赶紧开沟排水,让根透透气。北方玉米地要浅中耕,把板结的土松一松,别让根窝在湿土里烂掉。
有人问,传统法子里撒草木灰还行不行?当然中!
既吸湿又补钾,一举两得。不过现在有更省力的,无人机喷点腐殖酸叶面肥,帮苗子提提劲,抗抗涝。大棚种菜的农户得盯紧了,棚膜上的积水要及时清,别压塌了架子。
东北那旮旯虽说雨少点,但早晚温差大,烤烟苗得防着夜间返潮。我个人觉得,这天气最磨人之处,是让咱拿捏不准下一步该干啥。就像河南老李,本想等天晴给花生追肥,可雨一直下,急得直打转。
其实啊,雨间隙就能动起来,抓住停雨两小时,赶紧撒点缓释肥。农技站这阵子电话都快打爆了,乡亲们别自己闷头想,多打电话问问。
咱都知道,庄稼误了农时,秋后收成就打折扣,可不能干等着。前两年安徽有户人家,连续阴雨时没及时排涝,豆子减产了两成。现在咱有经验了,提前备好抽水机,地头沟渠挖深些,遇事不慌。
但不同作物脾气不一样,玉米耐涝点,大豆可更娇贵,得区别对待。
这里留个话头,您家地里种的啥?遇到的麻烦咱评论里唠唠。
总之,眼下最紧要的就三件事:清沟排水、补肥壮苗、盯着病虫害。
别管老办法新法子,管用就是好法子,关键是别拖延,赶紧动手。
天气不等人,农时贵如金,咱多费点心思,秋后粮仓才踏实。要是拿不准咋做,现在就联系村里农技员,别耽误了最佳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