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咖啡做到天花板是啥样的?
来认识下这位看起来就和咱们每天碰到的星巴克店员一样亲切的小姐姐:
这位可是拥有星巴克全球仅有的十几个烘焙大师职称,而且还是星巴克全世界范围内第一个女性烘焙大师——Bonnie李佳慧。
生在北京工作在上海、和全世界的咖啡豆打了十几年交道的Bonnie,却一直好奇,在这颗豆子漂洋过海到手上之前,经历过什么呢?
星巴克每过一段时间,就会带着伙伴们一起进行原产地之旅,走遍全世界的咖啡庄园,亲眼见证一颗咖啡豆的故事。
Bonnie(左2)
当在哥斯达黎加的阿尔萨西亚庄园,Bonnie亲手浇灌了一颗咖啡树小苗苗的时候,她突然感到手里的豆子,充满了风土人情的重量。
哥斯达黎加:一棵“开源”的咖啡苗
可以说,哥斯达黎加是原产地之旅中Bonnie最想来的一站。
因为星巴克最早的一个种植者支持中心,就是在这里。星巴克为数不多的自有咖啡庄园——阿尔萨西亚庄园,这里的苗圃可不一般,它是星巴克咖啡树种的研究基地。
而在这里研究出来的优质树种,星巴克还会无偿地赠与全世界的咖农。Bonnie说,这叫“开源农学”。
伙伴们在这里,认识了在这里工作了很多年的农学家,也见到了咖啡最最最最开始的样子——一排排矮胖的小树苗。
“可不要小看这些树苗,它们每一棵都是杂交几十多年的研究成果,真·咖啡界未来的希望。”星巴克的农学家们告诉Bonnie.
和其它的农作物一样,咖啡可不光是要看品种和风味,更对抗病性、环境适应度、成熟时间、产量等等有着很高的要求,不然一场传染性贼强的叶锈病就能害的一家咖农好几年的努力化为乌有。
星巴克农学家研发出一个优质咖啡苗,从杂交实验到稳定基因,再到观察几代的果实表现,至少需要十五年的时间——这还是在杂交成功的情况下,要是失败了还得从头再来。
这些农学家,真的是为咖啡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般咖啡树都得种个最少三年才能摘第一波果实,而在星巴克农学家的努力下,这里诞生了18个月就能挂果,而且抗病性贼好的新树种,正在逐渐发放到全世界咖农的手中。
诶对你没看错,不是卖哦,是免费发!不管你有没有和星巴克合作,都可以免费领取咖啡苗。
农艺师们特别自豪地指着身后成批打包待发海外的树苗,跟Bonnie介绍说:
“这没什么好藏着掖着的,全球的咖农好了,咖啡行业才能更好,开源农学嘛~”
苏门答腊: 一颗特别的豆子
当伙伴们坐着车在火山景色里颠簸好几个小时,到达苏门答腊的咖啡种植园时,第一感受就是:苦!
苏门答腊土壤中的火山灰沉积物,赋予了苏门答腊咖啡独特的风味,但这些咖啡园都在火山上的雨林之中,山路崎岖,很多咖农就在自家后院扩出一片小院子种植咖啡——这些咖啡苗也是由星巴克种植者支持中心免费发放的。
伙伴们和这里的农艺师一聊天才发现,这边的农艺师不仅是咖啡树大师,还一个个都是生态专家。
因为星巴克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广咖啡和种植者公平规范(C.A.F.E. Practices),不仅对豆子质量有要求,还必须要生态友好,不符合要求的人家变着法儿地帮你改进、帮你达到要求,不然不收。
这边有个星巴克农艺师给咖农们推广的独特种植方式,叫遮荫种植,就是把咖啡树种在更高的雨林树木之下。
有两个好处,一方面适当遮阴有助于减少病虫害,提高豆子的质量和产量;
更重要的则是生态友好,不光减少了农药的使用,还不用过度砍伐雨林的高大树木,防止水土流失,高处的树荫作为各种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也被保护住了。
咖啡果并不像好多别的农作物一样有机器可以自动采,全部都是一颗一颗手摘下来的,腰挂着20L的竹筐体验了才知道,这活儿真不是新手能干的,人家一天能采20筐,咱伙伴们集合数人之力半个小时才将将铺满筐底。
而这些刚采摘下的咖啡浆果,要马上在农家后院中进行手工处理——就是传说中只有印尼才有的半水洗法(湿剖法),星巴克种植者支持中心的伙伴们会手把手带着咖农们学习,就为了做出风味独特的豆子。
体验了整个过程的Charlie说,之前关于苏门答腊咖啡“草本”“厚重”“泥土芳香”的描述,都只存在于风味轮上,直到身临其境,这些名词突然有了具现化的画面。
苏门答腊的风土,已经融入到了每一颗咖啡豆之中。
云南:一片美丽的乡村
云南咖啡对于星巴克的伙伴们来说,可一点也不陌生……
毕竟早在2012年,云南咖啡还不为大部分消费者所知的时候,星巴克就把种植者支持中心建过来了。
从“做速溶的破豆子”到精品豆走向国际市场的逆袭,星巴克种植者支持中心的伙伴那是全程参与并且见证了这一切,他们是咖农们毫无血缘的“家人”。
不仅云南咖啡更好了,连带着咖啡产区人们的生活,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要知道,星巴克种植者支持中心的伙伴们那可不光是管农活儿,甚至连基建都真出钱出力啊。
不仅帮忙建路灯:
还管修厕所:
甚至绿化啊、外墙美化啊,全都安排上了。
伙伴们每到一个地方,都能看到种植咖啡带给云南人们的变化,更好的道路、更好的学校、更好的村庄和更好的文化设施。
在普洱,有一个沪滇协作的美丽星村,凝缩着咖啡与云南逆袭故事的精华,这里不仅有原本留守的农户,还有外出打工归乡的年轻人,创造出了在咖啡之外更多元的业态和就业机会。
伙伴们都感叹,经历了哥斯达黎加的科研氛围、苏门答腊的原始气息,云南咖啡村庄这惬意简直遥遥领先,星巴克你不宣传这个你糊涂啊:
“其实来云南之前听到了很多数字,比如说星巴克采购的云南咖啡豆合格率,从2012年的20%提高到了现在的80%啦、精品率从8%提升到31.6%什么的。但说到底,咖啡是一门生意,这些数字都没有当地人的生活质量改善来得直观——赚得多了,生活自然就好了。”
(伙伴们共同创作墙绘)
过去云南山村的农户,都只剩老弱妇孺,壮劳力都跑出去大城市打工了,而如今因为咖啡产业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回到村中。
“外出打工可没有回家种咖啡香。”美丽星村的当地人如是说。
去咖啡的原产地旅行,尝遍世界顶级咖啡豆,其实是每一个咖啡重度爱好者的梦想。
当星巴克的伙伴们看到星巴克对于一棵树苗、一颗豆子乃至一个村落的关注,才会知道原来咖啡背后还有那么多的人,用了那么久的时间和努力,完成对整个产业乃至全社会的积极反馈。
在回程的飞机上,Bonnie摩挲着亲手摘下、筛选、水洗处理好的生豆,烘焙再做成咖啡不过是咖啡数年历险的最后一瞬。而她在苏门答腊栽下的咖啡树苗,会在两年后长大结果,再来到她的手中,完成闭环。
星巴克咖啡师Tim在摘完咖啡浆果后,在备忘录里写下了这样的话:
“每一粒咖啡豆都突然有了灵魂,做咖啡是最后一步绝不能掉链子,我如果再浪费一颗豆子,我就不是人。”
(参加云南原产地之旅的伙伴们都拿到了专属围裙)
带着这样的情怀和尊重做出的每一杯咖啡,也一定能把完整的风味传达给我们这些喝咖啡的人。
所以下回再去星巴克点咖啡,有幸碰到个去过原产地的咖啡师,不妨问问ta:
我有咖啡,你有故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