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楼下,听到2位阿姨聊天。
一位阿姨在抱怨:
“我今年57岁了,两个儿子都成家,有孩子了,我一个月还有4000多块退休工资,自己一个人也够用。”
“可很多人都说我还年轻,再找一份工作,多挣一份钱,还能帮儿子分担压力。”
“但我不想找工作了,这些年养儿子长大,给他们花钱娶媳妇生子,好不容易熬到退休了,想享受一下生活。”
“我才在家躺平了2年,两个儿子居然怪我不找工作,帮不了他们。”
另一位阿姨一针见血指出问题:你花的明明是你自己的退休工资,但你两个儿子认为你花了“他们的钱”。
为什么孩子长大后不懂得心疼父母
经常看到有父母问:为什么我为孩子掏心掏肺,孩子却一点儿都不懂得心疼我?
从你对他做这件事起,就错了。
根本原因是:不是因为你付出的太少,而是你付出太多了。
我老公,就是典型的被过度宠坏的小孩,我婆婆从未让他干过家务,什么事都自己干。
导致他现在什么都做不好,连自己的短裤袜子都懒得洗。
甚至还不能说他,所以他经常跟我婆婆顶嘴,有时候我婆婆也觉得很心累。
我老公还说她是活该,自己喜欢瞎操心。
说实话,我自己的原生家庭,父母对我们的教育就是:尊重我们,适度干预。
所以我和我弟弟都很关心父母,也心疼他们,会经常给他们买东西,和我老公家完全相反。
我现在有了闺女后,我有点害怕以后在这种家庭环境下,孩子会变成和她爸爸一样的性格。
所以我和老公商量让婆婆只负责生活,不插手孩子教育方面,教育孩子的事情我占主导位置,他们辅助就行了。
在家里,我爱孩子,对孩子好,也不会拒绝孩子对我好,给孩子示范爱,也给她爱的机会。
给孩子表现的机会,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感,他会更快长出自己的责任感。
孩子终究是要离开大人的,所以他们需要自己学会掌控时间、做好关键决策、面对生存与社交等等问题。
不包办孩子的一切
而家长放下当超人的理念,学会向孩子求助,才能给孩子创造成长的缝隙。
要学会评估孩子的能力,给孩子的成长留出跳一跳能够得着的空间。
要适当让情感透明化,才能让孩子明白自己有被好好爱着。
过度地全方位包办孩子的一切,无异于折断了孩子成长的翅膀。
聪明的父母都懂得言传身教的道理,给孩子做好榜样,让孩子明确自己的责任与目标,授之以渔,只提供参考意见。
让孩子自己去做选择和决定,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思考能力!
每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像一张白纸。
之后他的生存环境开始给他上色,他所处的环境是什么样,他长大后就会变成什么样的。
所以,孩子长大后是什么样,全看父母怎么养育。
在成长过程中,若父母过度付出,迁就孩子,最后可能不会收获一个感恩的孩子,而是一个白眼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