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吉米妈
来源丨微信公众号“三个妈妈六个娃”
ID:pkumum
前段时间,老张接连参加了两个孩子的期中家长会。
我因为在外地出差,所以完美错过了。
我本来还想问问老张,有没有和老师详细聊聊,多了解点情况。
结果,他说坐了两个多小时的小板凳,老腰受不了,所以开完就跑了。
其实,我知道,他是怕受刺激,所以选择了当鸵鸟。
我也能理解老张,毕竟自己的孩子什么样儿,老母亲心里大致有数。
前些日子,我们还接到过吉米老师的投诉。
投诉的原因是,吉米同学的计算小卷,只写到一半就不写了,空了一半直接就交上去了。
我问吉米为啥不写?
他的回答是,写到一半他手痒痒了,就去抠手了,而且他觉得剩下的题和前面的题都差不多,不想写了。
“妈妈,你说9+7和6+8有啥区别?做那么多遍有啥意义?”
我竟被问得一时语塞,不知该如何回答他。
反应了一下后,我告诉他,多练习差不多的题目是为了提高你们的计算速度和熟练程度。
结果吉米振振有词:“我2分钟做完25道题已经证明我的速度了,为啥还非得在5分钟内做完50道?”
哎,有些孩子,可能就是上天派来考验你的吧?
我常说,家里的两个孩子,没一个随我。
我在学生时代一直都非常努力,凡事都要尽力做到最好。
不仅学习要搞好,运动也不能差,就连演讲都要努力给班级争个好名次。
所以,很多时候,我是不太能理解家里两只神兽的脑回路的。
吉米的逻辑自洽常常让我无可奈何,小张的松弛淡然也常让我束手无策。
学校发的各种单词默写全对名单、背诵前几名的名单,很少看到小张的名字。
我偶尔和他聊起这件事,他的态度也很淡然:
“不要在意这些细节,我综合成绩年级排前30%,怎么都能有个高中上的。”
他这种总是差不多就得了,差不多就算了的态度。
我其实是不太能理解的。
我一直觉得,努力学习好,就能获得更多正反馈,表扬名单上有我,让我更有成就感,也是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即使是工作以后,我也延续了这种习惯。
但我的两儿子都很松弛,他们懒得各有特色,各得其所。
这常常让我觉得困扰,我很难理解他们,他们也很难理解我。
但是,前两天,我在网上偶上然间刷到一个帖子。
看完这个帖子以后,我心里积攒的很多烦恼仿佛找到了新的出口。
围观了一群学渣妈妈聊天,
简直太治愈了
网上那个帖子,其实没有多特别。
大致就是一个妈妈抱怨,辛辛苦苦陪了孩子六年。
每天接送八趟,但是孩子还是班里最后一名。
这让她非常绝望,感觉活着好像都没意思。
这个帖子的热度不算很高,但是留言特别多,有近4000条。
我认真去看了看这些留言,很受触动。
我选了一些感触颇深的,列出来给大家看看,咱们一起解解压。
“人生就像打牌,拿到什么牌都是天定,根据手里牌的特点出好每一张就好了。”
“学校就像动物园,有兔、有虎、有鱼,有猴子,但是比的是爬树,所以,能胜出的可能只有猴子。”
“我家孩子也是6年级,学习也是倒数第一,我现在想开了,现在有心理问题的孩子多,身体健康就是最大的本钱”。
还有人现身说法,
说她闺蜜小学初中一直倒数第一,高考考了三次才读了一个二本文科,但是后来硕士考上了北师大心理学,她父母从来都是肯定她,现在在北京当老师。
还有老师也来留言,
说他家孩子也是班级倒数,但是不擅长学习不代表没出路,将来能自食其力就好,孩子不是全部,我们也要多关爱自己。
看完这些留言以后,我心底积攒了很久的阴霾似乎慢慢散去了。
网上看多了各种学霸、牛娃,难免会有各种落差。
偶尔看看这些妈妈们的聊天,仿佛找到了抱团取暖的感觉。
我很欣赏其中一些妈妈的包容和淡定。
虽然很多人都在说,孩子若是出类拔萃,就上交国家,若是平凡之辈就承欢膝下。
但是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眼里的宝贝,承载着父母无尽美好的期许。
无论让哪个父母一上来就接受孩子学习不好这件事,都是有些残酷的。
所以,这些父母能做到,从心底接纳孩子,并给予孩子肯定。
真的很了不起,他们拥有无比强大的内心。
每个从心底真正接纳孩子的父母,
都是强大的
说到接受孩子学习不好这件事,我想起前几天看到的另一个视频。
一个妈妈说,孩子上了一年学后,她终于接受了孩子是学渣这个事实。
当然,这个过程也是非常痛苦的。
她和老公都是985、211毕业的研究生。
他们在孩子上小学之前,也是做了很多准备,包括给孩子创造双语环境,上各种课外班。
但是,孩子一上学,就给他们来了个当头棒喝,数字分不清,拼音拼不对。
老师总是发消息投诉,搞得她非常崩溃。
那段时间,她甚至都开始念佛经了。
她觉得自己必须尽快接受现实,不然她、她儿子甚至整个家庭都会陷入痛苦漩涡。
真正让她放下心结的,是她看到的一个苹果树理论。
这个理论的大致意思是:
一棵苹果树,结出的果子,总会有好看的,也有不好看的,有甜的,也有不甜的,有光滑的,也有带疤的。
其实那种长得好看、又大又好吃的果子数量是不多的,多的是带有各种瑕疵的果子。
这正如我们的孩子,出类拔萃的毕竟是凤毛麟角,绝大多数都是带着这样或那样缺点的普通人。
这个视频,也点醒了我。
我们常说,人生有三次顿悟。
接受父母是普通人。
接受自己是普通人。
接受自己的孩子是普通人。
在这三次中,前两次似乎更容易一点,最难的是第三次。
因为我们总希望下一代能活得比自己更好,这是刻在基因里的本能。
但是,对于包括我在内的大多数父母来说,接纳孩子的普通,可能也是我们人生道路上,必过的一道关卡。
要想通过这一关,也许我们也要向一些父母学习,拥有三种心态。
1、不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孩子比较
总是看各种学霸、牛娃,你就会觉得自己家孩子似乎该扔了。
但其实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道路和成长节奏,少听外面的声音,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成长就好。
2、人生很长,多给孩子点耐心
有的孩子开窍早,有的孩子开窍晚。
也不要太早下结论,人生是长跑,多给孩子一些耐心,说不定TA就是那棵晚开花的树。
3、帮助孩子,寻找更多的可能性
如果你和孩子都努力过了,发现TA的确不是学习那块料儿。
也别灰心,帮孩子试试其他的可能性。
时至今日,学习早已不是孩子唯一的出路。
找到适合他的方向,他的潜能可能会如泉涌般释放。
以上,和大家一起共勉。
今年是「三个妈妈六个娃」的第八个年头,我们三个二胎妈妈写了两千多篇文章,和大家分享了数不清的故事,有当妈的烦恼和感悟,也有养孩子的经验和困惑……
上个月我们开启了“第一次故事收听”,除了讲我们自己的故事,也想听听你们的故事。
评论区很多姐妹发来“小作文”,我们都仔细读完并且逐一回复,希望能够帮姐妹们解解压,我们一起抱团取暖!
今天是520,想跟所有姐妹说一句“我们是妈妈更是自己,记得好好爱自己”!
第二次“故事收听”, 想问姐妹们:在成为一个妈妈之前,你最喜欢做的事是什么?现在还在坚持吗?
大家可以在今天的评论区留言,我们会抽3位姐妹送特别礼物。
先别走,文章最后还有一条直播预告
图图妈说:
姐妹们,5月21日(明天)上午8点20,我会给大家返场大家期待已久的久趣1v1中教伴读课。
名额不多只有200个
大家先点好预约⬇️
对比市面上其他伴读营、阅读课,久趣真的是太懂妈妈们的痛点了,中教1v1直播伴读,一个老师带一个孩子,高频次短时间,效率拉满好坚持,而且每节课只要三十多块钱。更多课程详情明早8点20来我直播间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