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我带孩子到国外旅行回程的飞机上,女儿小雅坐在靠窗的位置,她从书包里掏出作业本,开始认真地写作业。
我看着她专注的样子,心里特别欣慰,心想这孩子真是懂事,还知道利用时间。
旁边座位的一个外国阿姨凑了过来,用不太流利的中文夸赞道:“哇,小姑娘真勤奋!”
听到这话,我心里美滋滋的,正准备回应,却听到她用英语喃喃低语道:“不过...她会看看窗外吗?”
我愣住了,看着女儿认真的小脸,心里五味杂陈。
我带女儿旅游是为了看更大的世界,而此刻在外面她却还盯着课本。
而此刻舷窗外,阿尔卑斯山脉正披着晚霞,这一番景象如金色海浪,我却心不在焉地欣赏。
2800公里的航程里,这个9岁孩子始终低着头。而外国阿姨的那句话,狠狠捅破了我深藏的焦虑。
飞机落地后我翻看手机相册——小雅在黄山迎客松旁的石阶上写口算,草稿纸被山风卷得哗哗作响、假期回到老家;
小雅在田园风光的院子里趴在石桌上改作文,笔下的文字和眼前“风格格格不入....
我想起法国教育家卢梭的话:
“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前就要像儿童。如果我们打乱这个次序,就会造就早熟的果实,既不丰满也不甜美。”
小雅今年刚上三年级,成绩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为了保持优势,我给她报了作文班、奥数班,连旅游路上也要见缝插针写作业。
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那个总爱缠着我讲童话故事的小女孩,变成了机械完成任务的“学习机器”。
她写作业时总咬着笔头发呆,周末就算写完作业,也只是瘫在沙发上刷短视频,完全没了往日的灵气。
直到有次家长会,班主任的话点醒了我:“小雅最近上课总走神,感觉对学习失去了热情。”
回家路上,我看着女儿背着沉甸甸的书包,突然意识到:我一直拼命推着她向前跑,却忘了问问她,喜欢的是什么?
孩子更重要的是好奇心
这件事让我深刻反思:我们真的希望孩子成为一个只会学习的机器吗?
当然不是!孩子最重要的是好奇心,是那种对世界充满探索欲望的本能。
好奇心才是驱动孩子学习内驱力和兴趣的关键。
心理学研究表明,好奇心是孩子学习的重要动力。
当孩子对某件事情感兴趣时,他们会主动去探索、去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这种内在的驱动力,比任何外在的压力都更有效。
我开始尝试改变,取消了两个周末的课外班,给小雅开辟了“好奇时间”。起初她有些不知所措该干些什么。
慢慢地,她开始翻出尘封的水彩笔,画起了天马行空的童话;
蹲在阳台观察多肉植物的生长,还专门做了生长记录册。
有天她兴奋地举着日记本跑到我面前:“妈妈!我发现含羞草白天张开叶子,晚上会合上,太神奇了!”
看着她眼里重新闪烁的光芒,我知道,我做对了。
怎么培养孩子的好奇
1、鼓励孩子提问
孩子天生就是好奇的,他们总是有问不完的问题。作为家长,我们要做的不是急于给出答案,而是鼓励他们自己去探索。
比如,当孩子提出一个问题时,我们可以回答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然后带着孩子去查阅资料。
2、创造探索的环境
孩子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书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是他们的“实验室”。
我们可以带孩子去博物馆、科技馆,让他们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
3、不要急于求成
很多家长总是希望孩子能快速学会知识,甚至在很小的时候就要求孩子完成各种学习任务。
但这种急于求成的心态,往往会扼杀孩子的好奇心。
我们要学会耐心等待,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去探索世界。
4、保护孩子的兴趣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有的喜欢画画,有的喜欢音乐,有的喜欢科学。
作为家长,我们要做的不是强迫孩子去学习我们眼中的好东西,而是保护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在自己喜欢的领域中自由发展。
“好奇心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当我们看到孩子努力学习时,不要只看到他们的“辛苦”,更要看到他们的“快乐”。
我们要相信,孩子比我们想象的更强大,他们会在自己的节奏中,慢慢成长为一个自律、独立的小大人。
孩子自会在成长的路上,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如今再回想起飞机上的那一幕,我终于明白:
真正的教育,不是让孩子在别人的标准里拼命奔跑,而是守护他们对世界的好奇心,唤醒内心的驱动力。
-The End - 作者-小咖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