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财富》世界500强名单,一个反直觉的现象引人注目:无论是1886年成立的可口可乐、1962年成立的沃尔玛、还是1901年成立的雪佛兰,绝大多数穿越周期的品牌,并非是前沿的新兴行业。
这些企业的经验表明,传统并不意味着保守,持续进化能力才是基业长青、穿越周期的真正“护城河”。
5月19日,贵州茅台(600519.SH)2024年度股东大会在茅台镇召开。会上审议了9项议案,其中,2025年实现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9%的目标也获得股东大会通过。
作为白酒行业的风向标,贵州茅台此次股东大会,不仅是财务数据的例行披露,更像是一场关于传统行业如何拥抱变革的宣言。
从647亿真金白银回馈股东,到董事长“三个相信”的战略定力,再到国际市场营收突破50亿,茅台正以“根深叶茂”的企业文化为支点,撬动新一轮高质量发展周期。正如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德芹所言:“只要度过这个周期,茅台将焕发更夺目的光彩。”
一、财务韧性超预期,26年累计分红超3000亿
此次会议,茅台不仅交出了一份营收、利润双超预期的“成绩单”,更以史上最高的647亿元分红,向市场传递了穿越行业周期的信心与底气。
2024年,茅台实现营业总收入1741.44亿元,同比增长15.66%;归母净利润862.28亿元,同比增长15.38%,双双超越年初设定的15%增长目标。
产品矩阵方面,“茅台酒的稀缺性+系列酒的成长性”构建了双重“安全垫”。茅台酒营收1459.28亿元,同比增长15.28%,核心地位稳固;系列酒收入246亿元,已超越诸多二线酒企全年营收,19.65%的增速亦领跑行业,第二增长极已然从战略构想蜕变为肉眼可见的业绩引擎。
坚实的财务根基为抗周期韧性提供支撑。在此基础上,茅台用真金白银的股东回报树立行业标杆。全年累计派现646.72亿元(含中期分红300.01亿元),相当于每天向股东派发1.77亿元现金流,分红率逼近80%的历史极值,创下A股食品饮料行业分红新高。
与此同时,回购计划持续加码。截至2025年4月,公司已回购超40亿元股份。贵州茅台副总经理、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蒋焰表示:“市值管理的根基是价值创造”,而在白酒行业需求分化、投资者对“白酒天花板”担忧的背景下,茅台通过高分红与强回购双管齐下,向市场传递一种明确信号:茅台的稀缺性“护城河”未被撼动,且对未来增长充满信心。
值得一提的是,著名投资人林园也在大会期间向在场媒体透露:“茅台当前的增长幅度仍在乐观预期内,他补充表示:最近我还在买茅台的股票,不会减仓只会加仓。”
未来投资者或许更关心的是,这份分红可持续吗?
从财报看,2024年茅台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大增38.85%至924.64亿元,在近十年内翻了5.3倍,充足的现金流不仅印证终端动销与渠道回款能力强劲,也为其构筑了持续稳定的分红"蓄水池"。
二、务实笃行,进退之间的战略定力
张德芹在股东大会上一句“是让中国白酒回归初心的时候了”,为行业面对周期性调整提供了定力,更为茅台的质量观、文化观与发展提供了精准的总结。
他表示:“以之成礼、以之养老、以之成欢”就是初心,面对消费场景的改变,投资者的担忧,我们很理解,但请大家相信茅台的质量、文化、根基不会动摇;相信创新能力与自我调节力不会倒退;相信服务意识不会掉队。”
这并非盲目乐观,而是来自茅台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张德芹强调:“回溯茅台1988年、1998年、2008年、2013年,茅台多次穿越重大行业周期,这足以说明当茅台遇到困境时,自我调节、适应环境的能力是很强的。”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代总经理王莉也提到:穿越本轮周期的信心,来源于“三个基本支撑”,即中国经济向好发展的信心没有变、茅台强大的品牌价值认同没有变、茅台酒卓越品质的稀缺性独特性没有变。重点在于对品质和品牌的矢志不渝,以及近三十年深耕形成的渠道体系。
同时,王莉认为茅台要穿越本轮周期,首先要客观理性认识本轮周期具有“三期叠加”的核心特征,然后保持坚定的信心和定力,并高效科学执行近期、中期和长期系列战略举措。
管理层"下沉式调研"也体现茅台的务实作风。2024年,茅台高管团队完成13省1700多家渠道商调研,2025年一季度覆盖范围扩大至18省区,这种用脚丈量市场的“笨功夫”,推动决策从会议室走向市场一线。
王莉谈到,2024年在经过多轮调研后,根据新的市场形势,茅台提出了客群、场景和服务“三个转型”,一年来,转型已经取得明显效果,在春节良好的动销市场情况和一季度业绩已经证明。2025年,茅台将进一步围绕“三个转型”进一步强化产品适配、渠道触达和服务升级,重点解决供需不适配的痛点问题。
显然,茅台正通过“减法”与“加法”的平衡升级内功,在周期迷雾中,以清晰的战略地图,精准锚定未来方向。这种进退有度的战略,最终指向管理层对“长期主义”的坚守。
三、双引擎驱动,国际化与数字化的未来图景
如果说高分红与强回购是稳定市场预期的短期锚点,那么国际化和数字化构成的“驱动引擎”,则展现了茅台穿越周期的长期主义智慧。
本次股东大会上,张德芹表示:“茅台非常看重国际市场,对国际市场充满了信心,2024年已经把茅台进出口公司调整为贵州茅台的一级子公司。”
由此,海外市场布局也进入快车道。2024年茅台海外市场实现营收51.89亿元,同比增长19.27%;2025年第一季度,茅台的海外市场营收达到11.19亿元,同比增长37.53%,呈现加速态势。
国际化战略背后是系统性工程支撑。茅台近年来通过在海外实地调研及举行"茅台之夜"、“茅台文化节”文化IP品牌活动,构建"六大体系"运营框架,还通过APEC、达沃斯等国际平台提升品牌影响力,推动品牌从贸易输出向文化运营升级。从数据看,2024年这套国际营销“组合拳”已推动茅台国际化实现从“量变”走向“质变”。
“茅台的目标是在2035年成为一家国际化公司,具有国际化视野、格局和价值创造。”贵州茅台酒股份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张旭表示:"当前茅台对国际市场有四类分级,核心市场、重点市场、关注市场和一般市场,并且聚焦白酒市场规模增量贡献人群、场景、渠道文化,以及对烈酒消费影响等,采取不同业务策略,加强了市场推进,已经形成总体推进、重点突出、聚焦增量的2025年市场拓展计划。"
数字化革命同样深度重塑价值链。“i茅台”平台上线运营至今累计实现不含税销售收入超600亿元,注册用户突破7600万。
对于投资者而言,短期看分红托底,长期看空间重塑。在白酒行业转型的关键节点,茅台以"短期托底+长期重塑"的双轨战略构建发展韧性。通过高分红与强回购稳定市场预期的同时,其国际化与数字化构成的战略引擎正推动其价值重构。
从股东大会释放的信号可见,茅台始终坚守品质与文化根基,以灵活战术与创新应对短期波动,以长期主义布局未来,构建更有韧性的生态系统,在守正与创新的动态平衡中开辟增长曲线。
这种"既能守住根基,又能撕裂旧壳"的进化能力,或许正是传统巨头在百年变局中持续领跑的关键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