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老白第108篇原创笔记

前言

曾看过个笑话:

两位农民辛劳半天,坐在田埂吃粗面馒头。一个说:“羡慕那些富人,他们下地用的锄头,怕不是金子做的吧?”

另一个说:“那可不!还有吃饭,我估计,他们每顿都吃白面馒头。”

起初,我看到的是辛酸;如今,我看到的是讽刺。

就像职场,你在别人口中的好坏,和你本身并没关系,只和他们的利益有关系。

当你境界远高于对方时,对方就只能用自己有限的认知来揣测你。

01 利益,是职场评价的唯一标准

假如,你是老板,我是你的助理。

你自掏腰包,让我请所有人喝杯奶茶。结果我唯独少点了你那杯,你或许会不爽,也或许笑笑就过去了,对吗?

但如果我不吭声,随机拿了一杯给你,导致全公司就1位员工没得喝。你知道后,会不会想一脚把我踹飞?

因为无论你出发点有多好,唯一那个没得到奶茶的人,记恨的人一定是你,而不是犯了错的我。

这就是人性。

一杯奶茶尚且如此,又何况职场上那么多诱人的糖果?

所以,很多时候如果你察觉别人对你有意见,别想着费劲去解释原因,去修复关系。

除非你舍得把自己的利益让给他,或者你能给予更多的弥补。否则,一切都只是徒劳无功。

职场永远没有一成不变的朋友或敌人,唯有流动不息的利益。

02 认知,是人与人之间最大的鸿沟

相传,孔子的弟子突然遇到一个身穿绿衣的客人,向他请教一年有几个季节。

弟子答“四季”,客人却摇头否认,坚称一年只有三季。两人争论不休,弟子便请孔子来评理。

孔子看到客人后,说:“一年只有三季。”客人听到答案,心满意足离开。

弟子不解,追问原因,孔子说:“客人是一只蚱蜢,生命中从没见过冬季。你跟他说到天黑,他也无法理解,索性随他去吧。”

《庄子》有云:“夏虫不可语冰”。和这个三季虫的故事,如出一辙。

职场也如此。家庭环境、教育背景、工作经历、人生志向等诸多因素累加,必然导致认知各不相同,无法强融。

比如夏天快到了,你皮肤比较敏感,必须注意防晒;而别人却说你臭美,过于注重形象。你觉得,你能说服他吗?或者说,即使说服他,又有什么意义呢?

想明白这点,你就该懂得:有时候别人说你不好,不是你真的不好,而是他的眼光只能看到井口那一圈天空。

03 格局,是人生最值得修炼的品质

上周末,我帮发小做了一回搬运工,到现在胳膊还酸着,不由感叹年过40缺乏锻炼,真经不起累。

但在我看来,想得到所有人的认可,才是这个世界上最累人的事。

就像网上有句话说得好:“你又不是人民币,何必求人人都喜欢?”

近几年,“格局打开”一词很火。

在我看来,格局就是眼界、胸怀和素养。

提升格局最好的方法,是读书、包容和无私。

读书。不是为了和人聊天时有更多话题,而是为了让你养成思考的习惯,不再轻易被别人左右,不再人云亦云,进而打破认知局限。

包容。允许他人做他人,就是对人最大的尊重。不管他比你更优秀,还是正在向你取经,倾听他的声音,采纳正确意见,也正是你的风度。

无私。不是不顾原则倾囊相助,而是学会取舍,懂得感恩,拥有利他的思维,就能用真心收获善意,更容易实现双赢。

当你将这些养成习惯,你就会发现:格局大了,一切都顺了。

写在最后

《易经》有一句话: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我想,这就是境界差距。

愿你能跳出他人维度,找到自己的道路:路上没有好坏之争,只有成长生生不息。

共勉~

感谢你读到这里,想必我的文字让你有所感触。

欢迎你点个关注,让老白有机会见证你的进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