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5 月 17 日,以 “AI 赋能校友经济”为主题的河南科技学院校友经济 2025 发展论坛暨校友企业家联盟成立大会在上海市闵行区诺宝中心酒店隆重召开。



河南科技学院宋亚伟、副校长丁軻、党委学工部学生处处长冀红举、成果转化与合作办公室主任张慧辉、校长办公室副主任兼校友办副主任张海民和学校其他院系负责人等与政府、企业、学界代表、共计350 余人,校友企业共计180余家,大家齐聚一堂,围绕 AI 技术与校友经济深度融合、产教协同创新等核心议题展开探讨,共同开启 “AI + 校友经济” 发展新征程。



大会由主持人宣布开幕。河南科技学院宋亚伟在致辞中指出,AI 技术正加速重构产业生态,校友经济作为连接学校与社会的桥梁,需以科技赋能激发创新活力。他强调,联盟的成立旨在依托 AI 技术整合校友资源,打造 “产学研用” 一体化平台,推动校友企业数字化转型与产教融合深度发展。

围绕 “AI 赋能” 核心,大会邀请学界、企业界专家带来多场重磅演讲,深入探讨 AI 在经济各领域的应用路径:

AI 技术趋势与产业升级



郑科(哈佛梅森高组研究员):在《新质生产力与 AI 人工智能》中指出,AI 驱动的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正成为新质生产力核心载体,校友企业需抓住大模型、边缘计算等技术红利,推动产业升级。



宣盈(元诺资本合伙人):分享《Deepseek 应用》案例,展示 AI 大模型在企业数据分析、智能决策中的实际应用,建议校友企业通过轻量化 AI 工具提升运营效率。

AI + 行业解决方案



张继明(国家广告研究院品牌实践专家):以《数字化时代的标杆品牌战略》为主题,结合 AI 在精准营销、用户画像中的应用,提出 “AI + 品牌” 双轮驱动模式,助力校友企业打造智能品牌生态。



高运胜(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教授):结合开放经济政策,点明两大机遇:政策红利:聚焦 AI 新基建(智能物流、智慧教育),利用 “内外贸一体化” 政策对冲出口风险;区域协同:依托 RCEP 原产地规则,在东盟布局 “AI + 全产业链”(如印尼新能源零部件零关税),规避欧美关税壁垒。

AI 赋能圆桌对话



论坛主席谢佩洪主持《AI 赋能方案分析》圆桌讨论,与张继明、高运胜(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审专家)、郑科、宣盈等嘉宾围绕 “AI 技术落地难点”“校企 AI 合作模式” 等议题展开思辨。嘉宾一致认为,校友经济需搭建 “高校科研 — 企业需求 — 资本赋能” 三角架构,通过联合实验室、AI 人才实训基地等载体,推动技术成果快速转化。

校企合作签约:AI 赋能产教融合新范式



大会现场举行了共计8组校企合作和4组校友企业合作签约仪式,覆盖生物、化工、机电、医药、经管、计算机、等多个学科领域,覆盖了均以 AI 技术为核心合作切入点,标志着学校 “AI + 学科 + 产业” 的产教融合模式进入深化阶段。



创新生态构建:AI 驱动的联盟发展新引擎



创新发展研究院成立

联盟创新发展研究院号召成立仪式上,中国建设银行闵行支行(提供 AI 金融风控支持)、上海迪伦律师事务所(AI 法律合规服务)、上海六易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AI 人才测评系统)等机构加入,形成 “技术 + 资本 + 服务” 的 AI 生态矩阵,为校友企业提供全周期赋能。



交接仪式:AI 赋能的接力与传承

联盟大会举办地交接仪式上,下一届承办方代表表示将聚焦 “AI + 区域产业”,推动校友经济与地方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延续 “技术驱动、开放共享” 的大会精神。

未来展望:AI 为笔,绘制校友经济新蓝图

本次大会以 “AI 赋能” 为主线,不仅搭建了校友资源整合的数字化平台,更通过技术研讨、项目签约、生态构建,为校友经济注入科技动能。正如宋亚伟在总结中所说:“AI 不仅是工具,更是连接校友智慧的‘数字纽带’。期待联盟以技术创新为内核,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校友经济新范式,为‘数字中国’建设贡献高校与校友的双重力量。(图文/韦学坤 罗素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