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63年秋,蜀汉的最后一口气

成都的深秋,风里已经带着凉意。

刘禅坐在宫里,手里捏着从阴平送来的急报——邓艾的军队翻越了摩天岭,正朝着绵竹杀来。

“邓艾……怎么可能?”刘禅的手微微发抖。



阴平那条路,连猎户都不敢走,邓艾竟然带着大军爬过来了?

他猛地抬头,问身边的黄皓:“霍弋和罗宪的兵呢?调回来!快调回来!”

黄皓低着头,支支吾吾:“陛下,南中和永安……不能乱动啊。”

刘禅愣住了。



这一刻,他终于明白——蜀汉的命,已经不在他手里了。

(二)霍弋的困境:南中这把火,一点就炸

时间倒回一个月前——

南中,永昌郡。

霍弋站在城楼上,望着远处起伏的山林。这里离成都千里之遥,山路崎岖,毒虫瘴气,信使跑死三匹马,军报才能送到他手里。

“将军!成都急报!”副将气喘吁吁地冲上来,递上一封沾满汗水的竹简。

霍弋展开一看,瞳孔猛地一缩——邓艾偷渡阴平,绵竹失守!



“备马!立刻集结军队!”霍弋几乎是吼出来的。

南中六郡,他能调动的有三万精锐,大多是当年诸葛亮留下的藤甲兵,战斗力极强。如果星夜驰援,或许还能在邓艾攻破成都前赶到。

但就在他准备出发时,第二封军报到了——

“建宁郡夷人首领雍闿后人集结部众,宰牛祭旗!”

霍弋的手僵在半空。

他知道,自己走不了了。



(三)南中为什么不能丢?

南中(今云南、贵州一带)是蜀汉的大后方,但这里从来不是安稳之地。

  • 诸葛亮南征前,南中蛮族年年造反,杀官吏、劫粮仓,蜀汉根本管不住。
  • 诸葛亮七擒孟获,表面上是收服人心,实则是用武力震慑,让蛮族不敢轻举妄动。
  • 霍弋镇守南中十年,靠的不是怀柔,而是铁血手腕——稍有异动,立刻镇压。

如果他现在带兵离开,南中蛮族必定造反。到那时:

  1. 蜀汉后方彻底崩溃,粮草、兵源全断。
  2. 邓艾就算被打退,蜀汉也无力再战。
  3. 东吴很可能趁火打劫,从背后捅一刀。

霍弋攥紧拳头,指甲深深掐进掌心。

他不能走。



(四)罗宪的绝望:东吴的刀,已经架在脖子上了

同一时间,永安城。

罗宪站在江边,死死盯着长江对岸。

他的副将急匆匆跑来:“将军!成都危急,咱们得赶紧回援!”

罗宪没说话,只是指了指江面。

副将顺着他的手指看去——巫峡方向,东吴的战船黑压压一片,正在集结。

“陆抗……果然来了。”罗宪冷笑。



东吴和蜀汉是盟友?

笑话!

  • 219年,吕蒙白衣渡江,偷袭荆州,关羽被杀。
  • 222年,陆逊火烧连营,刘备惨败,差点死在白帝城。

现在蜀汉快亡了,东吴会袖手旁观?

罗宪深吸一口气,下令:“全军戒备,死守永安!”

他知道,自己一旦离开,东吴的战船会立刻顺流而下,直扑成都。

到那时,蜀汉连最后退路都没了。



(五)刘禅的最后一搏——和注定失败的救援

成都城内,刘禅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他连发三道诏书:

  1. 命霍弋立刻率南中兵回援。
  2. 命罗宪放弃永安,驰援成都。
  3. 命姜维放弃剑阁,回师救驾。

但一切都晚了。

  • 霍弋的军队被南中叛乱拖住,根本动不了。
  • 罗宪的永安军被东吴牵制,一兵一卒都抽不开。
  • 姜维的剑阁守军被钟会死死咬住,撤不下来。

263年11月,成都城门打开,刘禅投降。



(六)亡国之后:霍弋和罗宪的结局

蜀汉灭亡后:

  • 霍弋最终选择投降魏国,继续镇守南中。他不是贪生怕死,而是知道——如果自己反抗,南中必乱,百姓遭殃。
  • 罗宪死守永安半年,直到东吴退兵。最后,他投降司马昭,但至死都没再踏入成都一步。

他们不是不忠,而是忠义难两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