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于2014年的宁波江北甬江街道朱家社区,是典型的拆迁安置型社区,入住居民5500多人。近年来,朱家社区党委依托“党建引领+红色物业+多元共治”模式,深入发掘红色力量、全面激活邻里动能,打造出“和合朱家”治理品牌,并探索组建了“心悦邻”共富工坊、“春风止戈”调解团、“公益朱家币”等一系列新平台新举措新机制,带动社区35%的居民融入社区治理,形成了“安置不落服务、迁建更见温情”的共建共享新格局。
党心民心促共融,共筑邻里共富新篇章
一大早,朱家社区二楼食堂飘出阵阵面香,自“朱佳悦”包子铺开张以来,这里的现蒸包子成了社区居民争相“打卡”的网红美食,“包子米道(味道)交关好,赞足嘞!”社区居民何奶奶对刚出炉的包子赞不绝口。
“朱佳悦”包子铺是朱家社区“心悦邻”共富工坊的创新实践,除包子铺外,“心悦邻”共富工坊还包含“悦邻手工坊”“朱家转转”等重点项目。该共富工坊由朱家社区党委与多家联建单位共同打造,于2024年12月正式落成。工坊坚持“党建引领、政策惠享、技能帮享、直播赋能”机制,以“共富”为目标进行创新实践,引领居民创富增收。
“由社区党委牵头,我们在共富工坊内成立了‘朱家共富基金’,包子铺的收益将按比例分配给参与制作的志愿者,剩余部分将注入公益基金内,用于帮扶困难家庭、积分兑换等公益项目。”朱家社区党委书记任亚鸿介绍,社区党委还牵头成立了“红色管家”监督小组,由5名党员代表负责“共富工坊”资金流向公示和意见收集,既不让公益成“无源之水”,也避免过度商业化。
“朱佳悦”包子铺里,包子新鲜出炉。甬江街道供图
春风止戈解千结,共筑邻里和谐新卷轴
自2021年邀请调解能手陈德明在社区成立“德明工作室”以来,朱家社区党委持续开展“德明导师带徒”项目,组建了“春风止戈”调解团。目前,社区累计培育“法律明白人”34名,实现每幢楼栋有一位调解联络员,充分利用安置小区“熟人社会”的优势帮助居民化解邻里纠纷、调解社区各类矛盾,推进社区和谐稳定。
小区25幢楼下公共绿地被几位阿婆圈占养鸡种菜,引发居民频频投诉。通过走访,社区了解到阿婆们是太过怀念农家生活。社区党委随即牵头,调解工作室介入,经多方不懈努力,阿婆们最终同意拆除鸡棚、菜地,后由物业统一规划,阿婆们担任“种植顾问”,居民认领责任区,种植石竹、太阳花、郁金香等观赏花卉,违规绿地变身“睦邻花园”。“‘养鸡场’变成了小花园,小区环境也变好了。”25幢居民钱大爷对“快准稳”的调解模式赞不绝口。
为加大调解力度,社区党委还联络共建单位与司法所、派出所、律师事务所等建立会商制度,实现“三所”联动机制。同时,加强“调解人才库”建设,吸纳心理咨询师、法律顾问等专业人才开展“调解+心理疏导”特色服务。
小花园扮靓社区环境。甬江街道供图
善意通货朱家币,共筑邻里公益新征程
近日,社区居民周师傅用积攒的100个“公益朱家币”兑换了免费家政服务,物业党员志愿者上门帮他彻底打扫了家里卫生。“参加志愿者夜巡、垃圾分类督导都能攒分,现在连疏通下水道都能用‘朱家币’抵扣!”周师傅笑着说。自社区“公益朱家币”系统运行半年来,已有37户居民兑换了服务,物业费收缴率同比提升5%,小小“朱家币”兑出社区温度。
据悉,社区的“公益朱家币”是通过建立“服务时间—社区币—权益兑换”价值链条,以启航币、互助币、荣誉币、环保币、知识币、多元币的形式发放。“居民参与社区的志愿服务,根据服务时长换算成相应的‘朱家币’,用来兑换社区课程、物业服务、周边商户消费抵扣等。”任亚鸿介绍。
早在几年前,朱家社区党委便开始探索志愿服务积分兑换模式,从最初的“志愿服务积分卡”制度到如今的“公益朱家币”系统,一次次的实践与改良不断与社区治理的需求高度契合,“服务—激励—反哺”的闭环模式成为推动基层善治的重要助力。
“我们在反复调整中精准对接社区需求,促使商户、物业、居民三方从各自为政转向协同合作,提升了社区治理效能。”任亚鸿表示,“公益朱家币”系统的推出,有效调动了商户、物业和居民的积极性,形成三方协同、良性互动的治理模式。下一步,社区党委将进一步完善“公益朱家币”兑换机制,通过优化积分规则、拓展兑换渠道、引入数字化管理等方式,激发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推动“共建共治共享”理念落地生根。(童思雨、罗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