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长宁区业余大学教师走进上服集团,为企业员工开展AI应用培训课程。这是学校首次尝试为企业定制课程,校企双方表示,此次合作是一次双赢。

“提示词的本质是表达,关键在于是否真正理清了思路、准确表达了想法……”讲课中,长宁区业余大学教师崔东浩以DeepSeek为例,向上服的员工们介绍了AI软件的特点、使用方法等,同时,还介绍了其他主流AI软件。


一个多小时的课程里,员工们仔细听讲,不时拍照记录,对AI有了更深的了解。“我是文秘岗位,平时要处理会议记录、撰写文稿、PPT等事务性工作,AI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工作效率。老师教会我们如何精准地表达需求,让DeepSeek更高效地输出,对我们帮助很大。”上服集团办公室薛老师说。有的员工还希望后续可以有更多实操类的教学,并通过校企之间的调研沟通,传达所需。



这种诉求与崔东浩的教学理念不谋而合。“教师在平时的研究过程中积累的科研成果具有转化潜能,希望通过这些课程,更直接地给企业员工带来技能上的提升。”崔东浩表示,“企业更是老师的实践平台,能近距离接触企业和员工,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返校后可以有针对性地在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和科研活动中做一些方向性的思考和调整。”

学校为什么会到企业里为员工上课?而这样的“非正式课堂”如何让学员和老师都喜欢?

原来,长宁区业余大学积极与区内共建单位开展“协同育人”项目,该项目主要包括定制课程、夜校供学、点位实践(教学点、社会实践点)等内容。此次到上服集团“上门授课”只是定制课程的一次尝试。学校首先以共建单位为切入点,在前期企业调研中了解到职工在AI应用、手机剪辑等方面需求突出,为此,整合资源,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教师匹配。该课程围绕企业育人育才的需求,以企业需求导向为准挖掘课程资源,梳理出一系列的课程菜单,给试点合作的上服集团,企业再根据菜单,点单式选取一些技能性的培训课程,其中,既有职业技能课程,也有人文素养课程。

“我们非常关注企业员工的能力提升和成长成才的发展,通过与上服集团党建共建联建,将最新的研究内容送教上门,全方位助推企业发展。”长宁区业余大学(社区学院)党委书记、校长吴文沁希望,“学校能充分发挥教育资源,与区域党建、人才工作深度融合,更好地助力企业育人育才。”

上海服装(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李涌认为,企业走过了70多年的发展历程,在数字化转型升级上有着迫切需要,通过培训推动AI赋能企业发展,对进一步提升企业竞争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次教学既是学校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需、应企业所求的一个举措,也是校企双方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希望双方通过合作,携手为推动智慧城区建设共同努力。”

据了解,后续会不断优化定制课程的菜单,扩展授课对象的范围,增进校企之间的沟通,并根据企业需求变化,不断拓展教师库、资源库、课程库等,以便更好地服务区域内的企业员工。


撰稿/摄影:陈容超

视频:金志成

编辑:程 前

责编:王 博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