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午日,花海正艳,“上海法院实务专家组团式进高校系列巡讲·上海政法学院巡讲”正火热举行。5月16日、19日,上海法院实务专家走进上海政法学院,与上海政法学院师生齐聚一堂,围绕前沿议题展开深度对话。


上海法院实务专家组团式进高校系列巡讲启动会现场

5月16日下午,“上海法院实务专家组团式进高校系列巡讲·上海政法学院巡讲”在上海政法学院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内启动。上海政法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刘晓红出席活动并致辞。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王理秋介绍“上海法院实务专家组团式进高校系列巡讲”项目。上海政法学院副校长郑少华主持启动活动。


王理秋、刘晓红共同启动上海政法学院站巡讲活动

现场,王理秋刘晓红共同启动巡讲活动。作为本次巡讲的实务专家,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一级高级法官曹洁,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二级高级法官方正杰,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商事审判庭庭长,二级高级法官曹克睿,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庭长,三级高级法官黄伯青出席活动,以及来自上海法院系统、检察系统、公安系统、律师协会的代表参加活动。

作为一所底蕴扎实、特色鲜明的政法高校,上海政法学院走出了一条“以需育特、以特促强”的创新发展之路,打造了“法学+”复合交叉专业,尤其在利用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国家级平台,服务国家外交安全战略、推进上合组织发展、助力“一带一路”等建设方面独具优势,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具有宽厚基础、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全球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自2023年6月2日院校合作启动会后,上海政法学院与上海法院系统深度协同,25名教授成为上海法院特聘教授;联合打造“庭审进上政”品牌实践项目,通过真实庭审进校园将司法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


宣传展板

本次巡讲涵盖行政、新兴业态、商事、刑事等领域,聚焦前沿议题,赋能实务思维,实务专家通过案例解析、理论阐释与互动问答,为师生呈现了一场场“干货满满”的学术盛宴。

曹洁

《行政争议实质解纷的探索与思考》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

党组成员、副院长,一级高级法官

曹洁现场授课

上海政法学院巡讲活动由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一级高级法官曹洁领衔首讲。曹洁长期从事行政审判和司法研究工作,学术成果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本场讲座由刘晓红主持。

曹洁全面梳理了行政诉讼的历史、特点、现状,以及行政争议实质解纷的必要性,进而延伸至行政争议实质解纷实践中的常见实务问题,并结合上海法院集中管辖改革的相关经验,分享了对行政争议实质解纷问题的思考。“实质解纷是行政审判的一项重要工作”,曹洁表示,行政争议实质解纷是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必然要求。曹洁通过一个个实务案例,详细阐释了行政诉讼如何在审查起诉阶段确定适格被告、合理把握起诉期限,促推实质解纷;如何在实体审查阶段通过运用“穿透式审判”思维等方式,实现定分止争,做到案结事了。课堂最后,曹洁还分享了对行政争议实质解纷相关问题的思考,让在场师生就行政诉讼如何更好实现“三个效果”的有机统一有了更多认识和体会。

在随后的与谈环节中,上海政法学院上海司法研究所教授门中敬表示,我国35年行政诉讼制度发展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建设的显著成就,行政争议实质解纷是制度再发展、再进步的重要工程,需统筹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与多元化解纷机制。曹洁副院长从“必要性”“探索实践”“问题思考”三个方面,对“行政争议实质解纷”做了全面和细致的讲解,指出需以“穿透式审判思维”突破形式审查,通过司法与行政协同、制度创新,实现“案结事了政通人和”。报告对问题的思考深刻,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典范。

方正杰

《低空经济业态发展的风险显现与司法保障》


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法院

党组书记、院长,二级高级法官

方正杰现场授课

第二讲的主讲人是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二级高级法官方正杰。方正杰长期深耕司法实务与基层治理,具有丰富的跨司法、行政系统的复合型履职经验。本场讲座由郑少华主持。

“打飞的”“低空城市观光”“空中快递”,诸多新概念带来新思考。“低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体系的双重支撑。”授课中,方正杰强调低空经济新业态伴随着复杂法律风险与治理困局,从伪造无人机事故诈骗到破解禁飞限制案,通过梳理无人机案件典型样态,揭示出法律法规、监管政策、社会治理三方面治理挑战。

为保障低空经济全链条发展,方正杰提出构建人民法院协同治理的三维保障机制:在思想意识方面,不断提升服务保障新质生产力意识,强化服务保障机制建设;在发挥司法职能方面,努力发挥定分止争职能作用,维护各类主体合法权益;在延伸司法职能方面,多措并举,形成合力,共构低空经济基层治理体系。

在随后的与谈环节中,上海政法学院经济法学院副院长、教授曹阳表示,方正杰院长从低空经济发展现状与政策现状出发,揭示了低空经济“强链条、广融合、深辐射”的产业特性,以实证视野系统分析了低空经济发展面临的法律风险、监管真空与治理挑战,进而提出人民法院通过司法服务保障低空经济产业全链条发展的具体措施与建议。讲座提出的问题与建议,前瞻性与针对性强,理论性与实践性兼具,对“如何发挥司法在促进低空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引导、示范、保障作用”这一重要课题提出了启迪性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建议。

曹克睿

《诉讼中的法律适用思维》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

商事审判庭庭长,二级高级法官

曹克睿现场授课

第三讲的主讲人是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商事审判庭庭长,二级高级法官曹克睿。曹克睿具有三级法院工作经历,长期从事商事审判与司法理论研究工作,主持及参与省部级以上课题研究10余项,在商事裁判规则提炼和法律适用方法创新领域成果丰硕。本场讲座由上海政法学院法律学院院长、教授魏治勋主持。

“为什么要培养法律适用思维?纠纷分析处理的总体路径是什么?”曹克睿以商事审判典型案例为引,揭示了诉讼中法律适用思维的复杂性,并提出“定争—找法—明权—适法”四步路径,建立掌握纠纷事实、确定请求权基础、固定权利请求、运用法律解决争议的解纷思维,强调从事实还原到要件归入的逻辑闭环。

“适法的核心在于围绕法律的构成要件进行分析,在充分了解法律的‘文义’和‘法意’的基础上,准确地适用法律。”为破解法律适用难题,曹克睿向听众们分享了两大思维工具:在要素解构层面,强调立法本意、法条要素、层次分析与事实归入的系统性思维模式;在诉讼主体层面,提炼出原告诉讼思维、被告抗辩思维、法官裁判思维的多主体穿透式审查思考方式。

在随后的与谈环节中,上海政法学院法律学院教授张进德表示,曹克睿庭长围绕法律适用思维,生动且深刻地阐释了一个命题:“立法文本不是法律,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在纠纷处理的整体路径层面,阐明了事实认定与法律适用并不是简单的“两步走”关系,而是交互发生作用的水乳交融的关系。在法律构成要件分析的层面,从立法本意、法条要素、法律层次和事实归入四大视角展现了一幅立体式法律适用图景。同时,涉及了诉的客观预备合并、成文法文义解释局限性克服、法律条文层次分析等诸多细节审判思维,深具启发与借鉴意义。

上海政法学院法律学院教授郑金玉表示,曹克睿庭长的讲座清晰阐释了法官在诉讼实践中法律适用的思维逻辑,揭示了法律适用从知识储备到实践智慧转化的方法论要义。郑金玉提出法律适用的逻辑闭环需把握两大核心:“知法用法是司法公正的认知前提”与“法律后果与诉讼请求的映射关系”,强调法律适用必须具备对法律规范的穿透性理解,精准把握其司法应用场景,实现个案中法律与事实的双向校准,而诉讼请求与法律效果的对应关系构成裁判基准,应恪守“诉审一致”原则,确保当事人主张与法律效果的严密契合。

黄伯青

《刑事审判如何实现情理法融合》


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刑事审判庭庭长,三级高级法官

黄伯青现场授课

第四讲的主讲人是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庭长,三级高级法官黄伯青。作为深耕刑事审判领域多年的资深法官,黄伯青长期从事刑事审判与司法理论研究工作,曾参与多起重大刑事案件的审理,具有深厚的法学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司法实践经验。本场讲座由上海政法学院教务处处长、教授赵运锋主持。

“执法办案做到情理法兼顾,既是对中华优秀司法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也是新时代公正司法的应有之义,更是对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司法需求所作的正确回应。”讲座中,黄伯青结合近年来参与审理的轻微暴力致人伤害案件、醉驾型危险驾驶案、证券领域新类型犯罪案件等典型案例,讲解司法实务中如何做好情理法的融合。

“国法是底线,天理是精神,人情是温度。”黄伯青全面系统地阐释了刑事法官如何运用“递进式四步法”检验案件是否做到情理法融合,如何以“一体化裁判理念”为指引,确保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双向调节功能的实现。

在随后的与谈环节中, 华东政法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教授李翔表示,黄伯青庭长的讲座揭示了司法实践中情理法冲突根源,深刻阐释了刑事审判中“情理法融合”的实践逻辑,并提出了“递进式四步检验法”与“三同步法”,为平衡法律专业判断与社会朴素正义观提供了方法论。李翔认为,法官需结合法定刑配置的立法意图,在通过个案裁判参与社会治理时,既要坚守法律底线,又要回应公众对司法温度的需求。同样的,其他法律共同体也应兼具专业理性和人文关怀,方能践行“看得见的正义”。


“随着数字政府建设不断推进,人民法院应如何构建更适应数字时代的行政争议解决机制 ?”

“低空经济发展趋势对相关领域案件审判思路会产生新变化吗?会在哪些方面变化?”

“复杂商业诉讼中,怎样平衡法律适用的灵活性与原则性?”

“如何理解司法审判中情理法融合与‘三个效果’统一的关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情理法融合有何指导作用?”

深入浅出的授课内容让听众们深感意犹未尽,纷纷提出疑问、表达感想,实务专家们逐一作详尽解答。









听课现场

听听讲课现场的他们怎么说?


易李迟睿

上海政法学院法律学院

2021级本科生

让判决穿透形式正义、实现实质公正

曹洁副院长以“包郑照案”为切入点,深入剖析行政诉讼核心,强调司法裁判应超越形式审查,追求实质争议化解,并提出“穿透式审判”理念,要求法官不仅审视行为合法性,更要解决诉求根本,纠正机械司法。行政诉讼旨在实现司法智慧与治理效能的统一,通过协同处理交叉案件、平衡公益与私权,将司法裁判转化为社会矛盾的化解器。法律人应认识到法治进步依赖于立法与司法的双重努力,承担起让判决穿透形式正义、实现实质公正的历史使命。


李瑁

上海政法学院国际法学院

2024级本科生

成为新兴业态法治化进程的参与者和引领者

方正杰院长在讲座中系统梳理了低空经济的产业链、应用场景及政策法规现状,并结合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法院审理的司法实例,指出新兴领域可能带来的刑事犯罪、合同纠纷、知识产权争议等法律挑战。针对治理难题,他提出构建“全链条”协作机制、强化司法服务保障等对策,强调法律需与时俱进以回应技术革新。法律人应兼具扎实理论功底与敏锐时代嗅觉,主动参与社会变革,成为新兴业态法治化进程的参与者和引领者。


赵怡凡

上海政法学院法律学院

(调解方向)2023级本科生

在具体纠纷的褶皱处探寻立法深意

曹克睿庭长将诉讼思维拆解为精密仪器的演示,以“定争-找法-明权-适法”四步路径为框架,通过真实案例拆解法律条文如何在纠纷中从“扁平文本”转化为“立体规则”,展现法律适用思维的实践魅力。法律条文的意义不仅在于文字表层,更需在具体纠纷的褶皱处探寻立法深意。法律适用思维是需要反复淬炼的技艺,法律人既要穿透法条形式,又要洞察实质逻辑,时时锻炼将抽象概念转化为适法实践的能力。


杜涵

上海政法学院国际法学院

2023级研究生

在恪守法律专业性的同时,兼顾社会公众朴素正义观

黄伯青庭长从政治政策维度系统阐释了“天理国法人情”有机统一的法理基础与实践必要性,通过典型案例剖析情理法冲突形态及成因,提出“递进式四步法”与“三同步法”裁判纠偏路径。刑事司法需在恪守法律专业性的同时,兼顾社会公众朴素正义观,通过灵活运用法律解释方法激活情理性条款,将个案裁判与社会教育功能结合。法律人应通过程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统一,作出既符合立法本旨,又经得起社会实效检验的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

来源丨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法院

高院供稿部门:干培处

文字:杨怡伦

摄影:许超

责任编辑:胡明冬

编辑:左雨欣

声明丨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高院”公众号

▴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上海高院”公众号 ▴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