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摄影、运动、唱歌的冯高洋,从入职张裕瑞那城堡酒庄到最终扎根秦汉;回乡创业的“原住民”何亚洲,发现越来越多的“冯高洋”把家安在这片土地上……他们的生活细节,成为宜居秦汉的动人叙事。
从城区到秦汉
2024年秋天的张裕瑞那城堡酒庄,晨光穿过葡萄藤蔓,在发酵罐上流淌成金色的河。
冯高洋举起手机按下快门,镜头里的葡萄叶挂着晨露——这幅名为《绿珠醉初醒》的作品,在“发现瑞那之美”手机摄影大赛中斩获优秀奖。热爱摄影的冯高洋,为这个他视为“家”的地方拍了很多照片。他说,这是他加入张裕瑞那城堡酒庄的第8年,近9年的秦汉“慢”生活,成就他如今舒适惬意的人生。
退伍回来后,冯高洋曾在西安主城区工作,妻子在西安市儿童医院上班,两人住在大兴东路,时间一长发现最头疼的就是堵车和停车问题。转机出现在2017年,冯高洋得到了来张裕瑞那城堡酒庄的机会,入职后,他发现每天在“庄园”里上班感觉真好,交通顺畅、停车便捷免费、空气清新、抬头就能看见葡萄园的四季变换:春天抽芽吐绿,夏天绿荫如盖,秋天硕果累累,冬天雪覆藤蔓……
随着对周边环境的逐渐了解,冯高洋知道:这片区域已有陕西省与清华大学合作共建的西咸新区秦汉中学,还有正在规划建设的秦汉小学;新建的大秦文明园,成为偌大的市民文化休闲公共区;渭河沿岸的配套设施日趋完善……而正好,妻子工作的单位,正在渭河南岸规划新建一个院区。“何不在此定居!”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脑海中诞生了!于是,夫妻俩一到周末就在秦汉新城各大楼盘转,2019年11月,敲定了中天诚品的房子。
这个位于渭河北岸的低密社区,容积率仅0.84。最让冯高洋满意的是周边配套,出门走几步就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和秦文明广场,家门口的休闲区足够大;再往东就是秦汉中学、秦汉小学,优质的教育资源让人心稳;小区餐饮零售、体育休闲类配套齐全,生活十分方便。
2021年新年刚过,冯高洋一家正式乔迁新居,9月,大女儿顺利入学西安市新城区后宰门小学“名校+”秦汉小学。随着妻子正式调动至西安市儿童医院经开院区工作,小女儿顺利进入秦汉小学就读,一家人的生活有序且惬意:早上,冯高洋花10分钟送两个孩子上学,开车10分钟就赶到单位;傍晚,妻子下班先到学校接两个孩子回家,全程一路顺畅,加起来就15分钟;周末,到渭河沿岸玩耍,他们尤其热爱这宽阔的水面,看两岸的湿地像绿色绸带铺展开,白鹭从芦苇荡里飞起来,这种开阔感,是市区钢筋丛林里没有的。
“秦汉小学教育质量高,注重孩子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每天作业适量,有闲暇时间运动或发展爱好,我的女儿们都爱画画,我想也许以后能上咱秦汉中学的美术班。”冯高洋幸福地畅想着未来。
新农人的“田园坚守”
在三义村大农生态园的杏园里,何亚洲仔细地检查即将成熟的新疆小白杏。
作为土生土长的三义村人,何亚洲深爱这片土地。2016年,随着西咸新区对农业扶持力度的加大和秦汉新城“五子富民”工程的实施,51岁的何亚洲回到家乡,流转100亩土地引进种植新疆小白杏,务起了农。种植初期缺乏专业知识,他就远赴新疆学习,更新设备,优化技术,2019年初夏,小白杏一上市,就被广州、上海、西安等地的客商抢购一空。2021年,何亚洲的小白杏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2024年销售额60万元,实现利润20万元。
惊喜不止于此。2024年,因秦汉新城文旅产业快速发展,何亚洲的大农生态园变得“高大上”了——陕西省首批文物主题游径“大汉文化主题游径”重要组成部分“大汉紫道”建成开放,4号驿站设置在大农生态园旁,四周有着大片生态杏林和千亩吨粮田示范方。
“骑行到这里,不仅可以采摘小白杏等水果,纵览千亩金色麦田随风翻滚,体验美丽田园风光,还能站上杏林高台举目远眺,感受历史的厚重与沧桑。”骑行爱好者杨先生被这条“骑行秘径”惊喜到了。
现在的何亚洲,经常约着好友在杏园里喝茶相聚,他说:“以前觉得城里人才有‘诗和远方’,现在发现,我们的田园生活就是别人向往的远方。”
生态即生活
秦汉新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70%,是名副其实的“低密公园之城”。18公里渭河生态景观带如绿链贯穿东西,帝陵遗址风光带、大汉紫道、渭河湖泊湿地公园、二十八星宿梅苑、渭柳公园……啾啾鸟鸣的林带,曲径通幽的长廊,全域绿化彩化立体化正在推进。
秦汉新城所有新建小区容积率均控制在2.0及以下,打造低密社区品质生活;小区绿地率控制在35%以上,确保开窗见绿,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在开阔视野中幸福感拉满——冯高洋和何亚洲的故事,正是这幅地图上的生动注脚。
冯高洋是个热爱生活的高能量人士,喜欢摄影、运动、唱歌,并且将这些爱好融入在秦汉生活的每一天,再忙都早早起床跑步锻炼,下班回来带着女儿打打篮球。
何亚洲喜欢骑着电动车四处逛,会听见骑行者在生态园里分享“今天看到了野兔”,会遇见冯高洋带着女儿们赏花摘果,更发现越来越多像冯高洋这样的“新秦汉人”,把家安在这片土地上。
冯高洋是“新迁入者”,因生态之美与发展前景选择扎根秦汉,让孩子在这里健康成长;何亚洲是“原住民”,依托生态保护实现产业升级,在田园与城市的无缝衔接中实现自我价值。
他们的交集,是新城“宜居之城”建设理念的双重成效——既吸引人才落户,又带动本土居民致富,让生态价值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活品质。
初夏微风拂面的傍晚,冯高洋带着妻子和两个女儿,拎着音响走进渭河湿地公园,唱起了他们都爱的经典歌曲,吸引了散步的周边居民停下脚步,会唱的一起合唱起来,不会的则鼓掌助兴。很快,冯高洋的两个女儿和其他孩子打成一片,欢快地跑起来……
这或许就是安居秦汉最动人的生态叙事:让自然成为生活的底色,让产业与生态共生,让新老居民都能在碧波与果香间,找到属于自己的“理想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