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18时30分左右,安徽凤阳县明中都鼓楼顶部一侧瓦片呈“瀑布式”脱落,持续约1-2分钟。凤阳县文旅局当晚通报称,脱落的瓦片为1995年重建的楼宇部分,改造结束才一年多,主体台基(明代遗存)未受影响,无人员伤亡,具体原因仍在调查中。通报特别强调“1995年重建”,被网友质疑这是要淡化修缮责任,仿佛主体没塌,人也没事,事情就没那么严重,但一年前花了300多万刚维护过,就这么轻易坏了,难免让人怀疑把古建修成了“豆腐渣”。



明中都鼓楼始建于1375年,是朱元璋计划迁都凤阳时的核心建筑。历史上多次损毁:1635年毁于战火,1639年重建;1853年再遭焚毁,仅剩台基;1995年复建楼宇,形成现有仿古建筑群。也就是说,历史上的鼓楼始建、重建都存续了200多年才毁于外力,而此次瓦片脱落发生于修缮完工后约15个月,网友对比称:“明代台基历经600年风雨稳固,现代修缮部分仅一年便出问题”、“要是重八复生,估计要刀人了”。



有报道称,凤阳县文旅局表示调查将聚焦自然风化、施工工艺缺陷或维护疏漏等可能性。也被网友质疑是避重就轻转移焦点。一项工程的建成投用,要经历策划、评估、决策、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等整个过程,古建的重建、修缮都有其特殊的技术要求,但首要原则还是建筑的安全性‌。什么样的瓦片一年就能自然风化?至于施工工艺,如果不过关又是怎么中标的?整个修缮项目在招投标、监理及验收环节是否存在疏漏?是否存在偷工减料、暗箱操作等不法行为?

文物保护工作的本质是为了保护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而不是为了谋求利益。中都鼓楼台基于1989年被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建应保持基本的敬畏之心,做好维护保养。瓦片脱落具体原因还需要有关部门展开专业调查,工程是否存在贪腐行为,当地有关部门也必须给公众一个交代,要梳理整个工程的环节,把账目查清楚,找到责任人,然后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评论员 陈永辉

校对 石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