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萝吉

王者的衰落,总是会比预期中要早一些。

过了5月中旬,各车企4月份的销量成绩单就全面出炉了。

以上险量的角度,4月份国内乘用车新车销量总计169万辆,同比增长了8.7%,也就是当月销量没能做到同比增长8.7%以上的车企,都没跟上整体市场。如果4月份销量是下跌的,那份额的萎缩就更显著。

自主与合资之间、新势力与传统车企之间,以及新能源和燃油车之间的竞争,在4月份进入了怎样的态势?

新能源渗透率保持高点

但没有进一步突破

首先跟踪下新能源渗透率的变化。以上险量为准,4月份国内市场新能源车的总销量87.1万辆,渗透率51.57%,算是继3月份的51.50%之后再创新高。

但是考虑到去年8月份,新能源渗透率就已经突破51%,11月曾达到51.27%,如今4月份的新能源渗透率,其实并没有实质性的突破,目前和燃油车之间依然处于胶着相持的状态。

且看1-4月累计销量的话,新能源渗透率为47.6%,暂时仍未超越燃油车。


看一下具体能源的情况,4月份国内燃油车上险量同比下滑了6.5%,新能源三大动力类别中,增程车增长最高,4月增速达到39.2%,但市场规模依然远低于纯电和插混车。

相比之下,纯电车4月份同比增速也达到了32.7%,插混车只有15.4%,相比纯电、增程已经有些掉队了。

自主阵营:

比亚迪增长乏力,吉利加速追赶

发布“智驾平权”,在全系产品上普及所谓的“高阶智驾”,是在2月上旬,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比亚迪旗下车型密集改款升级,部分新款车型的售价,相比有优惠的老款车型略高一些,所以2、3月份比亚迪的销量,还不能充分反应“智驾平权”带来的效果。

如今4月份销量也出来了,比亚迪的销量却仍未好转,不但没有出现预期中销量大涨,反而增速不及市场平均,被吉利追上了不少。

4月份比亚迪四个品牌(比亚迪、腾势参数图片)、方程豹、仰望)在国内的上险量总计26.1万辆,同比增长4.92%,明显低于市场总体8.7%的增幅,其中腾势、方程豹同比增长明显,但占绝对大头的比亚迪品牌,4月销量同比仅微增0.08%。


相比之下, 五个品牌(吉利、银河、领克、极氪、几何)4月份的上险量达到了16.2万辆,同比增幅达到了46.6%,虽然单月销量较比亚迪仍少了整整10万辆,但两者之间的差距,相较过去两年已经大幅缩小。

累计销量层面的情况也差不多,比亚迪汽车1-4月累计上险量94.3万辆,同比增长14.2%,吉利汽车累计为66.9万辆,同比增长40.54%。


细化到车型上,比亚迪一些标签性质的爆款,甚至已经被吉利反超,例如10万元内的电动小车,吉利星愿在今年的销量一直压着海鸥。虽然星舰7、银河E5的销量,还不及同价位比亚迪的车型,但在10万级的纯电、插混车型上,比亚迪已经不再是一家独大。

其它自主厂商中, 目前处于向新能源车的重心转移期,长安主品牌的燃油车表现疲软,4月销量同比下滑了2.2%,深蓝、阿维塔增速强劲,同比增幅均达到了8、9成。整体而言,长安汽车4月总销量9.4万辆,同比增长6.29%,但1-4月累计销量依然下滑了7.7%。

长安疲软之际,奇瑞增速亮眼,5个品牌(奇瑞、捷途、星途、iCAR、凯翼)4月份总销量突破9万辆,同比增长26.8%,1-4月累计销量38万辆,增长24.2%。不论单月还是累计,奇瑞都已经和长安基本看齐,而这个趋势继续下去,奇瑞不久很可能就会反超长安,成为国内销量Top 3的中国车企。

合资阵营:

丰田持续增长,大众份额持续流失

合资品牌中,南北大众加上大众安徽4月份总销量14.1万辆,较去年同期增长了4.51%,保住了正向增长,但份额仍在流失。

合资阵营排名第一的,4月销量较比亚迪少了12万辆,比吉利汽车也低了2万辆,只能屈居第三,即便是这个位置也并不稳妥。

南北丰田4月份的上险量总计超过12万辆,同比增长了16%,基本达到了市场整体增速的两倍,算是目前合资阵营里唯一还算“日子不错”的一个。


而在整体销量保持增长之外, 4月份最值得关注的,是3月份上市的纯电SUV铂智3X,这款基于埃安V霸王龙平台的车型,在第一个完整销量月份,上险量达到了6200辆。虽然称不上爆款,但一方面已经远远超过霸王龙的规模,另一方面也是丰田迄今最成功的纯电车型。

广汽本田、东风本田4月份的销量,都只有2万多辆,加到一起总计4.8万辆,同比下跌了28.3%。这个销量规模已经快跌到丰田的三分之一。东风日产的情况也差不多,4月销量2.7万辆,同比下滑34.4%。

豪华品牌:

雷克萨斯也开始沦陷,豪华阵营全线大跌

上面提到大众品牌4.5%的增速有些疲软,但是再看下海外豪华品牌的表现,就知道大众如今的表现已经实属不易。

今年4月份,雷克萨斯、路虎的销量跌幅都超过了40%,奔驰、宝马、奥迪跌幅均在20%左右,凯迪拉克和沃尔沃情况稍好,分别下滑了13.8%和1.6%。

BBA三个品牌,4月份国产和进口总销量都在4万辆以上,这在高端豪华品牌里,依然是第一梯队,但整个海外传统豪华品牌的整体规模在快速萎缩,20万元以上价位,传统豪华品牌的销量规模,已经被理想、鸿蒙智行、小米、极氪、阿维塔、智己等中国新能源品牌追平、甚至反超。


在此之前,全靠进口业务的 表现一直坚挺,但4月份突然遭遇的41.7%的大跌,让其1-4月累计销量也同比下滑了14%。单月的表现还不足以下结论,如果接下来雷克萨斯不能止住下滑,那么海外豪华品牌基本就要陷入整体萎靡了。

新势力阵营:

小米力压特斯拉,座次洗牌越来越频繁

跟合资阵营整体萎靡的沉闷不同,新势力阵营的座次洗牌越来越频繁,尤其是在4月份,特斯拉上险量跌破3万辆,同比下滑10.4%,除了丢掉当月新势力第一之外,更是跌出了Top 3。

4月份上险量2.95万辆,排名第一的理想为3.47万辆,其它超过3万辆的还有零跑和小鹏,分别为3.25和3.04万辆。


我们知道特斯拉在国内的销量,都是有涨跌周期的,但这次和往年不同,特斯拉是环比、同比均遭遇下滑,而且这还是在全国市场增长8.7%的背景下出现的。4月份的骤降,让特斯拉1-4月份的累计销量也下滑了2.2%。

不过,销量超过特斯拉的理想、小鹏和零跑,显然都不是导致特斯拉下滑的主因,对特斯拉真正产生压力的,是小米。

4月份 一款车型,上险量2.85万辆,直逼特斯拉Model 3Model Y的总和,这时也不用管什么销量周期,今年的前四个月里,同为20-30万价位纯电轿车的Model 3,销量始终被小米SU7稳压。高端纯电轿车销冠的称谓,已经彻底易主。

和去年4月相比,零跑同比翻倍,小鹏暴涨2.5倍,近几个月势头欠佳的理想,4月也同比增长了31%。

遭遇下滑的除了特斯拉,还有华为系。 旗下的问界、智界、享界4月总销量2.8万辆,同比下滑了1.1%,其中问界品牌跌幅达到了11.5%。

不过还是那句话,问界M8是鸿蒙智行今年的核心产品,这款车才刚刚上市,华为系究竟有多少实力,还是得等M8发力之后才能下结论。


最后是,今年新增了乐道、萤火虫两个品牌,4月总销量达到了2.49万辆,同比增长了78%,其中蔚来品牌的销量达到1.96万辆,同比也大涨了近四成。

销量层面,蔚来已经大幅缩短了和理想、小鹏的差距,随着萤火虫的上市,其销量还有望进一步增长,但蔚来目前的核心问题并不在销量,销量数字的增长,目前还没有能缓解其经营压力,蔚来能否走出困局,就看其正在进行的内部改革,能有怎样的成效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