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司破产了,工资真的没着落了吗?—— 法律给你吃 “定心丸”
当公司贴上 “破产” 标签,员工最担心的就是 “辛辛苦苦干了一年,工资还能要回来吗?” 别慌!我国《企业破产法》明确给职工工资上了 “优先保护锁”:
- 清偿顺序靠前:破产财产首先支付破产费用(如清算组费用)和共益债务(如破产期间员工值班费),其次就是职工债权,包括拖欠的工资、医疗费、经济补偿金等,比普通欠款(如供应商货款)、银行贷款更早拿到钱。
- 无需主动申报:不像其他债权人需要自己去登记债权,职工的工资、社保等费用由破产管理人主动统计,只要你提供劳动合同、工资条等材料,就能自动列入 “优先清偿名单”。
法律依据:《企业破产法》第 113 条规定,职工债权位列破产清偿第二顺位(仅次于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且清偿比例优先于普通债权。
二、实操指南:从公司宣布破产到拿到工资的 4 个关键步骤
(一)第一步:及时确认破产进程,别当 “沉默的债权人”
- 关注法院公告:公司破产由法院受理后,会在 “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 发布公告,留意管理人(负责破产清算的机构)联系方式。
- 主动联系管理人:携带身份证、劳动合同、工资条、银行流水等材料,说明自己的欠薪情况,提交《职工债权申报表》。
▶ 律师提醒:工资计算到破产宣告日,拖欠的加班费、绩效奖金、未休年假补偿等都要算进去,别漏项!
(二)第二步:搞懂 “优先清偿” 范围,这些钱都能追!
职工债权不仅限于 “基本工资”,还包括:
- 短期欠薪:破产前 1 年以内的工资、奖金、津贴(如高温补贴);
- 长期权益: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工作 1 年赔 1 个月工资)、工伤补助金、未缴的养老保险 / 医疗保险个人账户部分;
- 特殊情形:孕期女职工的产假工资、患病职工的医疗补助费等。
案例:广州某科技公司破产,员工小李不仅追回了 3 个月工资,还拿到了 1.5 个月的经济补偿金,合计 5.8 万元,比普通债权人早 3 个月到账。
(三)第三步:破产财产不够分?这 3 招帮你 “抢救” 工资
如果公司账上没钱,别放弃!律师教你从这些地方 “挖钱”:
- 追究股东责任
- 股东未缴足出资的(比如承诺出资 100 万只交了 30 万),可要求股东在未缴范围内直接支付工资;
- 股东抽逃出资、转移资产的,向法院起诉追回财产。
- 申请财产保全
- 发现公司有未收回的货款、应收账款,立即告知管理人追讨;
- 对公司名下的房产、车辆、设备申请查封,防止低价变卖。
- 关注重整机会
- 若公司进入 “破产重整”(引入新投资者救活企业),职工工资会作为 “共益债务” 优先支付,甚至可能全额清偿。
(四)第四步:劳动仲裁 + 法院诉讼,双轨维权上 “双保险”
- 先打劳动仲裁
- 即使公司破产,仍可申请仲裁确认欠薪金额,拿到《仲裁裁决书》后,凭此向管理人申报债权,效力更强;
- 对仲裁结果不服(如公司否认劳动关系),15 天内起诉到法院,判决后可申请强制执行。
- 起诉相关责任人
- 法定代表人恶意转移财产、拒绝提供财务账册的,可能构成 “妨害清算罪”,报警追究刑事责任;
- 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对公司处以欠薪金额 50%-100% 的罚款,罚款纳入破产财产优先清偿职工。
三、广东道从律师支招:专业团队如何帮你 “快准狠” 追薪?
(一)三大核心优势,破解追薪难题
- 证据快速固定
- 帮你梳理工资条、考勤记录、工作群聊天记录(如老板承诺 “下个月发工资” 的截图),形成完整证据链;
- 对公司财务报表、银行流水进行法律分析,找出股东未缴出资、资产转移线索。
- 破产程序全程介入
- 代表职工参与债权人会议,对破产财产分配方案提出意见(如要求优先拍卖高价值资产);
- 针对管理人不作为(如拖延统计职工债权),向法院申请更换管理人或发出监督函。
- 谈判 + 诉讼双策略
- 对有重整可能的企业,促成 “分期支付工资 + 留用就业” 方案,既保障当下生活,又避免失业;
- 对恶意欠薪的老板,同步启动 “刑事报案 + 民事追偿”,曾在某服装公司破产案中,30 天内迫使股东垫资支付 80 万元欠薪。
(二)给劳动者的 3 条 “自救锦囊”
- 早行动优于晚等待
- 公司出现拖欠工资、社保断缴等 “破产前兆” 时,立即保存工资条、银行流水、工作记录,别等老板跑路了才找证据;
- 联合其他员工一起维权,30 人以上的职工代表团可申请法院召开 “职工专项听证会”,优先处理欠薪问题。
- 警惕 “私了陷阱”
- 公司提出 “签协议分期还款” 时,务必让律师审核条款,明确 “逾期未付则按日计息”“股东承担连带担保”,避免签了协议拿不到钱;
- 拒绝 “空白协议”“放弃经济补偿承诺书”,这些文件可能让你丧失合法权益。
- 善用政府资源
- 向当地总工会、人社局投诉,部分地区设立 “欠薪应急周转金”,对生活困难的职工先行垫付部分工资;
- 关注 “全国根治欠薪线索反映平台”,线上提交欠薪证据,政府部门会督促管理人优先处理。
四、常见误区排雷:这些坑别踩!
误区 1:“公司都破产了,仲裁 / 诉讼没用”
错!仲裁和诉讼是确认债权的关键步骤,尤其是存在劳动关系争议(如兼职、实习生是否算职工)时,必须通过法律程序认定,否则可能被管理人排除在职工债权之外。
误区 2:“工资欠条比劳动合同更重要”
错!欠条只能证明欠薪事实,劳动合同、考勤记录、社保缴纳记录才能证明 “你是公司职工”,从而享受优先清偿权。曾有员工仅持欠条追薪,结果被认定为 “普通债权”,清偿顺序靠后。
误区 3:“老板个人没钱,工资就没希望了”
错!公司是独立法人,即使老板个人破产,只要公司有资产(包括未收回的债权、对外投资),职工工资仍可优先清偿。若老板存在 “公私账户混用”“虚假破产” 等行为,可突破公司法人资格,直接追究其个人责任。
结语:公司破产不是终点,依法维权才能守好 “钱袋子”
公司破产带来的不仅是失业危机,更是一场 “权益保卫战”。作为劳动者,既要清楚自己的 “优先清偿权”,也要懂得用法律工具主动出击 —— 从及时申报债权到追究股东责任,从参与破产程序到借助专业律师,每个环节都可能影响最终能否拿到工资。
广东道从律师事务所(咨询热线:0757-83131775)作为珠三角地区专注劳动维权的团队,已成功为上千名破产企业员工追回欠薪,深知职工在面对企业破产时的无助与迷茫。我们建议,一旦遭遇公司破产欠薪,第一时间联系专业律师,让法律成为你追讨 “血汗钱” 的最强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