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援引美国“政客新闻网”(POLITICO)、英国《卫报》等媒体报道,当地时间5月1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由于无法和“150个国家”都开展谈判并达成协议,美国将向一些国家发函,单方面征收新的关税税率。当日,特朗普在阿联酋与商界代表会面时表示:“有150个国家同时寻求与美国达成协议,但我们不可能会见这么多国家。”他补充道,美财政部长贝森特和商务部长卢特尼克未来两到三周将“发函告知”美国的一些贸易伙伴,美国将对其出口到美国市场的商品征收何种关税税率。
中美“停战”之后,特朗普不再等其他国家上门谈判,而是单方面拟定关税协议,加多少美国说了算。特朗普为什么不谈了?其他国家又是什么态度呢?在中美发表联合声明后,意味着此次关税战暂时告一段落,虽然还保留了30%对中国的关税制裁,但妥协只有第一次和无数次,特朗普已经意识到无法用关税大棒胜过中国,相信后续在芬太尼等领域的谈判中,这些关税也会逐步消除。但这是对中国的立场,其他国家就没这么好运了。
特朗普的新一轮加税威胁,不过是惯用套路的重演,是对国内政治压力的一种转嫁。在他的设想中,靠“涨关税”可以逼迫对方低头,也可以在选民面前装出胜利者的姿态。但如今的中美博弈早已不是2018年那样的格局。经过数年磨砺,中国经济抗压能力显著提升,内部市场潜力深厚,外部伙伴日益多元,“双循环”新格局初现成效。而美国,依旧停留在“制造业回流”“收支平衡”的旧梦中。
美国财长贝森特(资料图)
美国财长贝森特和商务部长卢特尼克表示,这些消息将很快传递给美国的贸易伙伴,这样做的本质是告诉这些贸易伙伴继续和美国做生意。特朗普做出这一决定的直接原因,其实就是美国已经玩不起了。美联储继续维持高息,压低通胀,给了美债前所未有的压力,尤其是6月份数万亿美元的美债将集中到期,而特朗普的应对政策只能是借新债发旧债,高息将进一步扩大美债规模,增加违约风险。因此,特朗普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压低美国通胀,迫使美联储降息,从而压低新债的利息。
然而,这时,欧盟展现强硬态度,果断以牙还牙。欧盟委员会此前通过对美贸易反制措施。第一波反制首先针对美国之前对欧盟加征的25%钢铝关税,对涉及约210亿欧元的美国商品加征关税,大部分商品将与美方一样,适用25%的税率。较美国的“无差别攻击”,欧盟的反制更具针对性,重点瞄准美国政治敏感州,例如对大豆的反制直指美国众议长约翰逊的家乡、美国大豆主产区路易斯安那州,同时对烟草、钻石、家禽和摩托车等也都没客气。
欧盟(资料图)
此外,2025年5月13日,印度还正式向世界贸易组织(WTO)提交申诉,提议对部分美国输印商品加征关税,以反制美国对印度钢铝产品长期征收的高额关税。这一举动被视为印度在贸易争端中“自学成才”的标志性反击,引发全球关注。自2018年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对全球钢铝加征关税以来,印度多次试图通过谈判豁免未果,累计损失超12亿美元。尽管印度曾威胁对美杏仁、苹果等28种商品加征报复性关税,但实际措施多次推迟。此次印度态度强硬,直接诉诸WTO法律程序,援引《保障措施协定》指控美国违反贸易规则,并提出“对等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