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人民网报道,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刚刚落幕,双方就降低关税达成历史性协议。但就在联合声明发布后不到12小时,中国商务部突然宣布加强稀土出口管控,这一记重拳直接打在美国最脆弱的供应链环节上。
日内瓦会谈现场,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脸上刚露出的笑容还没褪去,中方的后续动作就让华盛顿方面措手不及。根据中美联合声明,美方同意取消91%的对华加征关税,中方也相应取消对美反制关税。表面看这是双方各退一步,但中国显然留了后手。
稀土资源(资料图)
稀土的威力有多大?看看美国军工产业的数据就明白。每架F-35战机需要417公斤稀土材料,从发动机到雷达系统都离不开这些"工业维生素"。特斯拉电动汽车的永磁电机、核潜艇的声呐系统、太空卫星的精密仪器,哪样都缺不了稀土。中国控制着全球80%以上的稀土供应,这一招直接掐住美国高端制造业的命脉。
谈判桌上美国代表曾暗示,希望用降低关税换取中国放松稀土出口。但最终达成的协议文本里,稀土两个字压根没出现。更让美方没想到的是,联合声明墨迹未干,中国就召开紧急会议部署稀土管控。这种谈判艺术让华盛顿的智库专家直呼"前所未见"。
看看具体数字就知道美国的软肋在哪。2024年中国稀土出口量骤降35%,直接导致美国国防承包商库存告急。洛马公司被迫推迟18架F-35的交付,特斯拉得州工厂一度停产改造电机设计。这些实打实的损失,比关税战带来的影响更让美国企业肉疼。
波音公司的遭遇同样说明问题。中国宣布恢复接收737MAX客机当天,波音股价应声上涨7%。但对比稀土领域的让步,这个善意明显克制得多——仅向4家企业发放出口许可,而且严格限定用途。这种精准调控展现了中国在贸易博弈中的老练手法。
特朗普(资料图)
美国商务部的内部报告显示,要建立不依赖中国的稀土供应链至少需要5年。这段时间足够让中国在更多领域积累优势。当美国还在关税问题上锱铢必较时,北京已经跳出传统贸易战框架,在产业链更上游的位置布下棋子。
日内瓦的谈判代表可能没注意到,就在会谈进行的同时,中国稀土集团的科研团队又拿下三项永磁材料专利。这些技术创新正在把中国的资源优势转化为技术壁垒。即便未来美国找到新的稀土来源,没有中国的加工技术照样白搭。
观察中美这场较量,最精妙的莫过于中国的节奏控制。关税让步是明牌,稀土管控是暗牌。一边用市场准入安抚美国企业,一边用资源管控保持战略威慑。这种张弛有度的打法,让特朗普团队精心设计的"交易艺术"彻底失灵。
华盛顿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专家连夜修改了评估报告,他们发现中国这次出手有三个特点:时机选在协议达成后立即行动,范围集中在高附加值产品,力度控制在既让美国疼又不至于翻脸的程度。这种精准打击远比简单加征关税来得高明。
F-35战斗机(资料图)
美国制造业联盟的最新调查显示,86%的企业更担心稀土断供而非关税问题。这个数据暴露出美国经济的致命弱点:你可以对中国商品加税,但找不到替代中国稀土的方案。当北京把资源武器玩到这种境界时,传统的贸易战套路已经过时了。
谈判结束后,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声明刻意淡化了稀土问题。但这种回避恰恰说明他们的无奈——既不能公开承认被卡脖子,又无力改变现状。相比之下,中国商务部的通报只用了37个字提及稀土管制,却引发全球大宗商品市场震荡。
这场博弈远未结束。随着中国在半导体、新能源等领域的优势扩大,美国将面临更多类似的战略困境。日内瓦的关税协议或许只是中场休息,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当两个超级经济体在产业链的每个环节展开角逐时,世界经济的格局正在被重新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