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融媒5月20日讯(记者 杨春娜 通讯员 于天洋 摄影报道)蓬莱机场二期新航站楼转场启用,潍烟高铁建成通车,龙烟铁路市域化改造、烟台南站及动车所项目全面开工……自2022年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启动以来,烟台市加快推动一批重点项目落地投用,全面拉开综合立体交通骨架。
昨日,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烟台市工作推进会议召开,标志着烟台向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目标加速迈进。
立体交通网拉开框架
春夏之交是施工黄金期,龙烟铁路市域化改造、快速路等项目现场一派繁忙。烟台市交通运输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25年全市计划实施37项交通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年度投资约316亿元,其中具备条件的项目已经全部开复工,实现应开尽开。
从2022年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启动以来,烟台交通基础设施屡获突破:2022年大莱龙铁路全线电气化贯通;2023年莱荣高铁开通运营;2024年潍烟高铁通车,烟台迈入全域高铁时代;蓬莱国际机场二期转场投用;烟台港货物吞吐量跻身全球前十;6个项目入选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试点,彰显“走在前、挑大梁”的担当。
未来两三年,烟台综合立体交通大格局将实现新飞跃:今年,推动G18荣乌高速蓬莱枢纽至机场互通段完工,加快建成中国北方最大的LNG接储基地,完备G228绕城段改建开工手续;明年G18荣乌高速改扩建全线通车;2027年龙烟铁路市域化改造完工、南站枢纽及动车所投用。
通过“畅通主干线、疏通细支路、沟通客货流、贯通三类港”的立体布局,烟台正迈向更高效的交通未来。
“通道”经济加速跑
交通是城市发展的血脉,也是基础性产业。在烟台,通道经济已经迈开了向产业经济跨越的步伐。
今年春天,由壹通无人机系统有限公司完全自主研发的大型无人运输机TP1000成功首飞,标志着烟台以“黑马”姿态闯入低空经济赛道。低空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烟台正积极拓展低空应用新场景,打开低空经济增长新空间。
此外,交通运输经济运行情况持续向好,物流企业发展也迎来新风口。数据显示,烟台营业性客运量稳中有增,人员流动持续旺盛,今年1至4月完成1140多万人次,同比增长3.2%。营业性货运量基本持平,绿色低碳运输方式势头较强。港口货物吞吐量快速增长,今年1至4月累计完成1.8亿吨,同比增长6%,预计高于全国平均增速。
烟台市交通运输局负责人介绍,烟台已经凝聚工作合力,聚焦降本增效,融合多式联运,培育低空经济,持续“助企攀登、升规纳统”,年内新增物流经营主体1000家以上,预计到2027年,全市社会物流总额将超过5万亿元。
瞄准国际枢纽再出发
当前,烟台正在锚定打造环渤海地区中心城市的目标,持续增强城市生长力。城市发展,交通先行。近年来,烟台将目光瞄准了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迎来了密集期。“十四五”时期,是烟台有史以来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体量最大、建设项目最多的时期。
放眼未来,一批具有前瞻性的交通重点工程将为城市发展带来更多活力。
记者从烟台市交通运输局了解到,烟台未来将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市域内重点围绕拓展东西、打通南北纵横大通道,谋划好G228穿城段快速化改造、海栖、牟栖及蓬莱东港区铁路专用线建设;省内重点围绕实施都市圈战略,布局莱青、烟青公铁干线;国内积极融入京津冀至长三角主轴,支撑环渤海中心城市建设;国际上实现烟台机场日韩等重点区域通航提速、“一带一路”跨海中欧班列试点,加快构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纵横路网提升城市张力,便捷交通增强发展磁力。烟台正以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体系为支点,托起国际枢纽城市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