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冯海涛 画作/刘学云

艺术创作,由心而发是创作中最舒服的,也是最自由的。所以,画家们都喜欢没有束缚的创作,自由自在的笔墨。由心而发,有天马行空,有一物或一句诗文的感触而发,而呼喊、倡议、引导才是艺术存在的最大意义。刘学云的这组《如梦令》是其对笔墨的解读,也是借用这个词牌名的格律对照书画中的旋律、节奏。我们欣赏书画作品,不仅仅是形色的视觉,而是艺术更深层次的东西。中国画称写意,已经很好的指出了作品美在哪里。是在笔墨间流淌的神魂意境。这个流淌舒缓、急促、平和、悠扬就是画作的格律。一幅优秀的画作,都是一篇经典的词曲、诗文。旋律的震荡,不是白话文的“门前一棵大柳树”,也不是流行音乐的“你是一只狗,两只耳朵四条腿”。而是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刘学云作品《如梦令》

意境不是言出的,是品读的,是蕴意的。当代书画作品的无味,观两遍即烦的原因,就是因为缺少意的存在。画家们的技术越来越娴熟,色彩用的也越来越多样,创作形式更是多元化到没有了边际,可是百品不厌的作品却是越来越少。一眼望穿的作品怎么能蕴藏着意在其中,画山就是画了个山,画人就是画了个人,画花就是画了个花,你的技术再娴熟,你的色彩再用的漂亮,你用的手段再多,也最多就是一个临摹自然,最多称得上这是一张画,和艺术无关。


刘学云作品《如梦令》

刘学云的这组《如梦令》,以画、以画之名来传递了她对艺术的理解,她对我们这个时代的艺术所感到的无奈和发出的呐喊。“曾宴桃源深洞,一曲清歌舞凤。长记欲别时,和泪出门相送。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后唐庄宗李存勖。


刘学云作品《如梦令》


刘学云作品《如梦令》


刘学云作品《如梦令》


刘学云作品《如梦令》


刘学云作品《如梦令》


刘学云作品《如梦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