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展自我批评的过程中,有一个词语出现的频次很高——“但是”。

起承转合当然离不开“但是”“然而”“不过”,可如果“含‘但’量”过高,同样可能走入误区。言必称“但是”,看似只是语言习惯,但放到自我批评中,却能反映出不少问题。

“但是”模糊了重点。比如,频繁使用“但是”转折法,有问题“但是”也有成绩、有不足“但是”也情有可原;再如,先谈一些相对好的方面,再讲“但是”,含含糊糊、遮遮掩掩;还有少数党员干部习惯使用一些“万金油”式、“车轱辘”式的表述,“只拉弓不放箭”,敷衍了事,缺乏锐度和深度,让人“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



在现实中,有的自我批评“但是”前浓墨重彩、“但是”后一笔带过,名为自我批评,实为变相表功;还有的甚至以讲道理代替谈问题、以客观局限掩饰主观懈怠、以普遍问题代替个性问题。如此喧宾夺主、本末倒置,就偏离了自我批评的目的。

频繁使用“但是”的表达方式,从本质上看是不敢直面问题的犹豫,没有把自我批评作为警示提醒、督促整改的有力武器。

少说几个“但是”,直截了当、开门见山,也是一种实事求是的作风。少用“但是”,是坦荡,也是勇气。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