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翰烽/文
一名驻村干部告诉廉政瞭望·官察室记者,许多群众认为的“上一级来解决问题的‘市长热线’”,其实很多时候也仍然是将问题下放给属地。
“问题是,群众之所以打电话给上级反映,正是因为属地解决不了他们的问题。他们认为上一级权限更大,能解决问题。”
在这名干部看来,当群众提出的要求超出了基层职责范围或当前能力限度时,尽管基层是任务执行的“最后一公里”,基层干部也只会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这位干部应该说出了不少基层干部的心里话。有的时候基层干部还是想给群众办点实事,但的确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没有这个能力。
首先,部门之间存在职能交叉、推诿扯皮现象。职能交叉、划分不清是客观存在的现象,目前机构现状难以根本改变,很多事情难以做到由一个部门来归口管理。
比如小区物业的问题,说是说物业问题,实际上这当中的矛盾纠纷很是复杂。
有的涉及物业纠纷,有的涉及业主之间的纠纷,有的涉及房地产质量纠纷,有的涉及违章建筑,而拆违归城管部门负责,违章建筑的鉴定又归自然资源部门负责。
一位小县城的住保中心干部说,他们每天要处理物业纠纷最多时有15件,但业主反映的往往不是物业纠纷,而是房地产质量纠纷,应该归属于住建部门处理。只是转来转去之后就不好处理了。
再比如夜市摊点经营,也常常有市民拨打12345热线投诉,这其中所涉及到的部门也不少。
占道经营归城管部门负责,卫生保洁归环卫处负责,食品安全归市场监管部门负责,油烟问题又归城管负责,不过是否涉及油烟污染,其探测归环保部门负责。
一位社区干部反映,当年12345热线给他们交办了一起学校烧锅炉引起的噪音事件,在处理过程中,环保部门认为城市噪音归城管部门负责,城管部门认为探测分贝归环保负责,相互之间不太协调,导致事件久拖不决。
正是因为部门之间职能交叉,导致了推诿扯皮,或协调成本增加,使得不少诉求和纠纷最终被交到了属地,甚至是最基层的社区。
到了社区,推无可推,交无可交。实在没了法子,就只好给市民说好话,希望能够填个满意,给个好评。可问题并没有解决,等到问题再出现时,又得打投诉电话。
其次,交办到街道、社区属地也没有什么,关键是根据职能职责,如果可以顺畅地启动“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机制,也没有问题。
一位街道干部说,最让其头疼的就是小区物业纠纷,这几乎是12345热线诉求的大头,每次转来转去就到了街道、社区,可是街道、社区能力有限,一般都会涉及到住建、消防、城管、公安等诸多部门,只好启用“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机制,但根本就吹不动部门,有的部门还笑话街道说,“你们吹哨啊!”
所以,有一些小纠纷,就这样久拖不决,最终成了不断的上访事件。这让街道、社区特没有成就感,干不了事、干不成事。
因此,一个好的机制,还得要管用。12345热线,不仅是方便市民投诉的渠道,而且要是能够有效解决问题的平台。
那么,关键在于两点:一是厘清属地和职能部门之间的权责,谁有权处理,谁的主职主责,就由谁来牵头。二是厘清合法合理诉求与无理诉求,不能唯满意而满意,防止治理资源被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