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基石

而法律则是守护家庭幸福的坚实盾牌

思明区检察院“凤凰花”团队

始终秉持着对家庭和孩子的关怀

积极开展一系列活动

为家长们带来

实用的家庭教育指导与法治知识




5月16日,思明区检察院“凤凰花”团队面向辖区小学1763名家长,开展了一场题为《以法照亮家庭幸福之路》的检察机关家庭教育指导法治课活动。此次活动聚焦校园欺凌的预防与应对问题,深入剖析家长可能存在的认识误区,从法律角度明确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引导家长正确履行教育、保护职责。


哪些认识误区既可能

阻碍孩子的健康成长

又影响家庭关系的和谐发展?

让我们一同拨开云雾

进行梳理探讨


-误区1-


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均规定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法律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树立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承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


-误区2-


孩子未成年,犯错不用管?



未成年人根据不同年龄依法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和刑事责任能力,需依法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等。实施不良或严重不良行为,也可能面临接受教育矫治措施或转送专门学校、接受专门教育等后果。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依法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将可能受到训诫、接受家庭教育指导等,甚至还可能被剥夺监护权,受到治安管理处罚或被追究刑事责任等。


-误区3-


校园欺凌就是打架?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生欺凌是指发生在学生之间,一方蓄意或者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压、侮辱,造成另一方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者精神损害的行为。

具体表现形式包括:暴力欺凌、言语欺凌、关系欺凌、网络欺凌等。实务中要同时结合主观故意、客观结果等其他构成要件综合判定。


-误区4-


涉及校园欺凌

“草木皆兵”或者漠然视之?



家长应保持冷静理性,不要消极漠视,将孩子反映的情况都归为开玩笑或正常打闹,导致严重问题不能及时发现,也不要过于敏感,甚至激化矛盾,导致一般问题不能及时妥善解决。

从当事双方全面了解真实情况;不擅自与对方家长、孩子当面对质或实施过激行为,避免激化矛盾;与校方、对方家长理性沟通,依法合规共同解决问题;鼓励孩子与对方建立和修复良性同学关系;依法正确维权。


-误区5-


自己孩子是欺凌一方

不吃亏就行?



实施欺凌等严重不良行为,可能承担的法律后果包括:

接受学校批评、教育、训导、纪律处分、课后教导、专门的校规校纪和行为规则教育,赔礼道歉或做出检讨,完成公益服务任务,暂停或者限制参加集体活动,转送专门(工读)学校,在专门场所接受闭环管理的专门教育等;

接受公安机关警示教育、训诫、具结悔过,定期报告活动情况,遵守特定的行为规范及禁止令,接受心理辅导和行为矫治、社会观护,参加社会服务活动,在适当场所接受教育、监督和管束等;

承担相应的民事、行政或刑事法律责任,接受相应的处罚。


-误区6-


遇到欺凌

就要打回去、骂回去?



家长应引导孩子正确自护:

先确认欺凌原因:自己有错,要承认错误,争取谅解;存在误会,及时当众澄清误解;对方恶意为之,正确自救。

面对暴力欺凌:及时离开现场;呼救寻求帮助;对方逞凶斗狠时适当服软;保护头部太阳穴、后脑等重要部位;牢记生命安全比财物等重要。

面对言语欺凌:及时离开现场;温和但坚定地拒绝对方,不对骂激化矛盾;调整情绪,自信积极。

及时向家长、校方反映情况,寻求支持与帮助,固定证据依法维权。


-误区7-


欺凌发生在学校

预防欺凌,家长做不了什么?



家长应引导孩子远离欺凌:

1. 避免以身体、语言暴力简单粗暴教育,避免溺爱孩子或漠视孩子等不当监护。

2. 教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交友观;乐于助人,与人为善;树立规则意识,摒弃侥幸心理;正确处理情绪,理性处理冲突,学会通过书写或体育运动等宣泄负面情绪,远离情绪失控的诱因(不良人员、不良环境、不良习惯);尊重差异,不以自我为中心,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 多陪伴孩子,培养孩子多种健康的兴趣爱好,养成自信、乐观、积极、善良的人格底色。



此外,思明区检察院还联合区教育局、区妇联等十余家单位,在区青少年宫举行“思明育家风 向阳见未来”——2025年思明区创建国家“两纲”示范区活动,通过视频回顾近3年思明区家庭教育工作成果,组建一支深入社区、学校、机关、企业和家庭的专业宣讲队伍,并共同开展家庭教育主题宣传等活动。通过凝聚家校社合力,引导家长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核心理念,构建全员参与、全程协同、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格局。







家庭教育是一场温暖的陪伴

是一次心灵的引导

更是一种责任的传承

让我们一同

用爱与法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