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主创团·小番茄
前几天下班回家时,在楼下超市门口听到一个妈妈在冲他的儿子发火:
“你知不知道今天老师给我打电话告状,说你作业写得一塌糊涂?”
“你怎么还有脸要吃零食?脸皮怎么就这么厚?”
“我到底造了什么孽,生了你个混蛋玩意!”
一边生气,还一边推搡着小男孩。
周围有人劝说这位妈妈消消气。
她却不依不饶地指着男孩说:
“这孩子根本就是欠教育,你不说他两句,他都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
看着小男孩低垂的头,我莫名有点心疼。
想起杨绛先生说过:
“少跟孩子生气吧,孩子听话时,你爱他入骨;孩子调皮时,你又拼命吼他。
你崩溃后自愈,自愈后又后悔,却忘记了他还只是一个孩子。”
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少跟孩子生气,这3个原因千万别明白太晚。
经常生气
会影响孩子的大脑
看过一个妈妈辅导作业的视频。
视频中的小女孩一开始不理解题意。
妈妈很生气,提高音量,每读一句就反问孩子一句“懂了没?”
当她读完最后一句再问孩子时,孩子已经彻底懵了,僵坐在那里一动不动。
妈妈更来气了,一边吼,一边恨铁不成钢地数落着孩子怎么这么不开窍。
眼看妈妈就要彻底爆发,孩子急忙念了一遍题目应对。
可在紧张之下,她不小心把题目念错了,又迎来妈妈的好一顿数落。
父母经常跟孩子发火,孩子的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应激素水平增高,此时的大脑是停止思考的。
如果孩子长期处于这样的状态中,脑子就会变得反应迟钝,学习效果自然不尽如意。
网友@静静也曾经分享自己的故事:
“我家孩子之前写作业时,我经常催他吼他,一有错误就忍不住冲他发火;
但最近我发现我家娃做题越来越慢,有时还会在那发呆;
我现在其实特别后悔,我的坏情绪不仅让孩子产生了抵触情绪,还干扰了他的注意力。”
哈佛医学院副教授Martin A.Teicher的研究显示:
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孩子在小学低年级时成绩不错,越往后成绩越不行。
其实就是因为他们的大脑长期处于被抑制的状态中,对注意力和思维能力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如果父母经常跟孩子生气,很容易亲手把自己的孩子,变成笨小孩。
经常生气
会磨灭孩子的灵性
作家莉丝·默里在演讲中谈起自己的悲惨童年:
在她记忆里,哪怕只做了一点错事,都会引起父母的暴怒。
考试考不好,父母直接撕掉她的成绩单;
不小心弄丢了零花钱,父母指着鼻子把她骂得狗血淋头……
每当这时,她只能哭着求饶,不明白为什么父母总是火气这么大。
直到长大之后,她才听父母说:“除了吓唬你、打击你,我们不知道怎么管你。”
生活中,很多父母都是如此。
父母冲孩子发脾气,看上去是想用自己的强势压住孩子。
可是,你的每一次咆哮怒吼、指责,都会像慢性毒药一样流入孩子的身体,日积月累之下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少年忧郁症》一书中,有个叫小高的男孩。
从小到大,母亲总会因为一点小事就对他大发雷霆。
因为没背下乘法口诀,母亲就在大庭广众之下暴打他;
高中课业压力大,他经常打瞌睡,被妈妈看到了就是一顿挖苦,和同学出去打球散心,母亲就骂他玩物丧志。
在小高看来,和妈妈生活在一起,就像是被困在一个满是机关的牢笼里,一不小心,就会引发妈妈的情绪爆发。
他的成绩其实很好,却在高三那年患上了抑郁症,失去了生命的活力,甚至几次三番想要自杀。
很多时候,父母对孩子一通发火,看上去没给孩子造成任何身体伤害。
但实质上,却对孩子的心理和精神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伤痕。
一个孩子,若长期生活在父母的负面情绪下,他的能量就会被消耗殆尽。
父母泛滥的情绪洪水,冲垮的不仅是当下的安宁,更是孩子生命力和灵性。
经常生气
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养成
你有没有发现,父母情绪稳定的孩子,总是眼里有光,脸上写满笑容;
而长期被吼骂的孩子,脸上总是闷闷不乐的,带着一副忧愁的模样。
博主@独孤天下曾述说过自己的经历。
她小时候,父母动不动就对她发脾气,大吼大叫。
她不小心把碗摔碎了,妈妈上来就咆哮:“你是猪吗?连碗都拿不好!”
每次考试考砸了,父母就会指着鼻子骂她烂泥扶不上墙。
有一次,她不过是忘了跟妈妈的朋友打招呼,结果就被妈妈骂了一路,说她不仅成绩不好,还没礼貌,没教养。
父母生气的那些场景,都深深地刻在了她的心里,潜移默化影响着她的性格。
哪怕现在的她硕士毕业,就业于世界500强公司,骨子里总是特别不自信,唯唯诺诺,习惯性地讨好别人。
这导致她在职场多年,始终停滞不前,至今仍在基础岗位上苦苦挣扎。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博士曾经说过:“每一种性格缺陷,都是由童年的不幸造成的!”
尤其孩子12岁之前,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
在父母的怒气下成长起来的孩子,特别在意别人的感受,内心极度没有安全感,敏感又脆弱,经常无底线讨好别人。
久而久之孩子会忘记自己真实的样子,开始不断地自我怀疑。
那些童年承受的苛责,早已内化为自我攻击的利刃,影响着孩子一生的性格养成。
网上看过一个问题:对孩子发完火你后悔吗?
几乎所有人都后悔了。
父母的每一声吼、每一句责骂,都会刻在孩子心里,用尽一生也难以修补。
所以,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为了孩子保持灵性,我们必须要戒掉坏脾气,成为更理智、更温和的父母:
这里有三个建议送给大家:
1,每次发脾气前,为自己的情绪设定“暂停键”
很多父母可能会问,有的时候,实在是生气忍不住怎么办?
我的建议是,从当前的事件中暂时抽离,为自己的情绪设定一个“暂停键”。
关于如何让情绪“暂停”,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专家托德老师给出两个步骤:
(1)问问自己,孩子在这件事情上,真的罪不可恕吗?
(2)对自己说:我可以发脾气,但我要先离开10分钟,如果之后我还在生气,那就再说。
这样的“暂停”,能最大程度地消解情绪,降低对孩子的伤害。
也只有先控制了坏情绪,我们才能心平气和地解决问题本身。
2,学会“低声育儿”
张歆艺曾经发过一条微博:
她的儿子不小心在楼下打碎了爸爸袁弘最爱的一个紫砂壶,袁弘心疼坏了,怒目圆睁地对儿子说:“你过来。”
儿子战战兢兢地走上前:“爸爸,你跟我说悄悄话好吗?”
爸爸只好把他抱过来在耳边说:“这是爸爸最爱的紫砂壶,你给打碎了。”
儿子立马说:“爸爸,对不起!”
袁弘立马变得没脾气了,最后只能说:那你自己去跟妈妈说你犯了什么错误。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忍不住对孩子发火,也不过是为了让他意识到错误。
但是放低声音教育,不仅能起到同样效果,孩子也更容易听进去。
父母的低声教育,会让孩子有被接纳之感,自然会更容易接受父母的教导。
3,事后复盘
父母也是普通人,不是神,人自然会有各种情绪,当然也有控制不住的时候。
如果没忍住冲孩子发了脾气,事后及时复盘,追踪事情的起因经过非常重要。
可以把每次的生气原因和处理结果记录下来,总结经验,下次再发脾气前就会有所觉察,就能减少三分之二的爆发。
比如发火是否会有压力、疲劳或其他外部因素?这可以帮助你更好地避免。
要知道,父母也是第一次当父母,也是需要不断学习和成长的。
弘一法师曾说过:
“少跟孩子生气吧,因为今生你和他的缘分,也就那么几十年。孩子投胎到你家,不管是报恩、报仇,还是讨债、还债。既是恩赐也是劫。”
这辈子父母子女一场,就是上天注定的缘分。
聪明的父母不会向孩子发泄情绪,而是将理解和接纳,渗透到孩子的成长中。
你要相信,那些被温柔以待的童年瞬间,终将在时光里发酵成孩子抵御人生风雨的铠甲。
愿我们都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缘分,给孩子多一点耐心和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