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以“万物共生 和美永续”为主题的第四届自然笔记大赛启动仪式在乌鲁木齐市举行。活动由乌鲁木齐市生态环境局、市教育局联合主办,通过自然观察与艺术创作,引导青少年及公众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践行生态文明理念。
5.22生物多样性日暨第四届自然笔记大赛启动仪式在乌鲁木齐市举行。(逯海龙 摄)
乌鲁木齐市2025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宣传片《生命交响曲:新疆生物多样性之美》拉开活动帷幕。随着现场启动拼图完成,第四届自然笔记大赛正式开启。本届大赛面向7-15周岁青少年,分小学组与初中组,投稿时间为2025年4月1日至7月31日,作品需包含主题、时间、地点、文字观察记录与写实绘画等要素,鼓励通过“乌鲁木齐生态环境”公众号提交原创作品,也可向指定邮箱投稿,获奖的优秀作品将推荐至生态环境部参与全国评选。
5月17日,活动现场的观众参观新疆珍稀蝴蝶。(王玮 摄)
乌鲁木齐市宣传教育信息中心主任王聪聪表示,记录者在与大自然对话的过程中,增进对大自然的了解,这就是“自然笔记”大赛的意义所在。
“通过活动来促进中小学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培养青少年热爱大自然良好品质的同时,也希望通过“大手拉小手”的形式,让每个家庭参与到生态保护中来,在全社会营造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良好氛围。”王聪聪说。
据了解,自然笔记大赛自2022年启动以来,已连续举办四届,2024年征集作品近500件。现场为第三届大赛的14名三等奖、9名二等奖和4名一等奖的获得者颁奖。
5月17日,第四届自然笔记大赛启动仪式上,展出的第三届小学组一等奖作品。(王玮 摄)
乌鲁木齐市第2小学学生王胤昕的作品《植物园的四季自然笔记》,获得一等奖,这幅作品整整观察了一年。“我平时喜欢观察大自然,而且我觉得观察大自然非常有意思,这次获奖让我感到非常自豪。”王胤昕的母亲田女士介绍,每个月至少会带孩子去两次植物园。“孩子通过观察自然,获得切实的感受和认知,探索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田女士认为,参加自然笔记大赛,孩子在强化自信心、培养探索精神和提升执行力三个方面都获得明显进步。
5月17日,第四届自然笔记大赛启动仪式上,优秀指导教师代表接受颁奖。(王玮 摄)
颁奖环节,14名优秀指导教师代表受奖。获奖者之一、已从教28年的生物学老师、乌鲁木齐市第12中学副校长庄锋介绍,该校的老师团队经常带领学生打卡乌鲁木齐市周边,开展采集化石、辨识生物种类和制作标本等活动。
“老师在这个过程中是陪伴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学生实际上才是观察者、实践者以及保护者,我觉得这对于学生生态道德意识有非常大的帮助和提升,我们也非常希望有更多像自然笔记大赛这样的平台,把这种效果继续延续下去。”庄锋说。
新疆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荒野新疆专项基金创始人邢睿视频介绍《新疆蝴蝶名录》。(王玮 摄)
当日活动中,《新疆蝴蝶名录》与《新疆蝴蝶100手册》正式发布。这两份凝聚专家心血的资料,历经多次实地考察编纂而成,为新疆蝴蝶研究与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新疆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荒野新疆专项基金创始人邢睿通过视频介绍资料科普价值。
5月17日,第四届自然笔记大赛启动仪式上,陈雨箫在网络直播中介绍新疆蝴蝶。(逯海龙摄)
现场同步展出的“生物多样性·新疆蝴蝶展”展出100种常见蝴蝶,引导公众关注这些生态“精灵”的重要作用。
策展人、乌鲁木齐市生态环境教育基地(丝路自然教育平台)执行主任陈雨箫表示,新疆作为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希望通过图片展览的方式,让更多人关注到不起眼的小昆虫,继而重新认识新疆丰富多彩的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