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已经进入科学时代五百年了,为什么宗教依旧兴盛?我们早已不信鬼神,但依然有很多人是虔诚的信徒。
科学是认知工具,宗教是意义系统。
科学解释世界,宗教解释“我”与世界的关系。
这两个维度是并行不悖的,它们回答的根本不是同一个问题。
我们人类不只是理性动物,更是意义动物。
我们可以知道宇宙诞生于138亿年前,但我们依然会问:“那我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即使生活富足、技术发达,人类依然面临:生死无常;情感孤独;道德困境;内心虚无。
这些并不是科学可以“治愈”的问题,而宗教,或者说“精神性的追问”,就是对这种根本性存在困境的回应。
现代社会越发展,人越“原子化”,越孤独、焦虑,而宗教可以给人提供一种内在的统一感和方向感,或者说是“精神归属感”。
宗教早已不是“有没有神“这个简单的命题,即便很多无神论者,依然都非常痴迷于宗教思想,试图从宗教中寻找人的终极意义。
未来哪怕科学发展到可以模拟宇宙的境地,人类依然会在某个夜晚仰望星空,问自己:“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我要去哪里?”这是哲学的三大追问,也是宗教永恒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