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东三国走了一圈,签下数千亿美元协议后,特朗普的身段显得更高了,他在福克斯新闻的采访中,话里话外都是对中国的“成就感”。特朗普认为,曾经快被中国拉走的阿拉伯盟友,现在又被他拽了回来。



这场“胜利”,让特朗普开始有了进一步动作的想法,比如对中国的访问。特朗普说得很明确:“当然愿意访华”,并称中美关系“至关重要”。

但就在他释放出接触信号之际,美方却连发四道威胁,态度充满敌意,可以说,特朗普还没登机访华,美方已经亮出了“搞施压”那一套把戏。

首先,美国商务部突然宣布,撤销拜登时期有关AI扩散的规则,同时强化半导体出口的全球管控。这套新的规定直接点名中国企业,尤其是华为和中国AI领域。美国政府警告称,任何国家、任何公司,只要使用华为的昇腾芯片,就可能违反美国法律。甚至进一步威胁称,用美国AI芯片去训练中国的AI模型,将会面临“严重后果”。

这不是技术之争,这是标准意义上的遏制政策。美国清楚知道,中国AI发展迅速,而华为昇腾芯片的独立性正在削弱美方的技术优势。所以,所谓“防止技术落入对手之手”,实质是打压中国科技崛起。这是第一道威胁。



紧接着,是老话题——芬太尼问题。美国政府不但没有撤销那笔20%的加征关税,反而再次拿出“毒品问题”说事,继续给中方施压。中国外交部明确回应,强调中方一直是负责任的大国,从未回避合作,但美方却选择对华甩锅,把责任全部推向中国。

更甚的是,美国前驻华大使伯恩斯公开放话,称这20%的税率就是一种“警告”。如果中国不“配合”美国的要求,就要为此“付出代价”。他的表态和特朗普政府的逻辑几乎如出一辙,说明这不是临时情绪,而是延续一贯立场。

这时,如果特朗普真的想访华,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些动作会传递什么信号?但他没有叫停这些举措,反而一边讲着“中美重要”,一边看着自家政府不断出招,用意昭然若揭。

第三道威胁来自于美国财政部。特朗普宣称将对未妥协国家“选择性加税”,还表示不会和所有国家谈判,贝森特之后说的更具体,表示将直接寄送信函单方面告知对方将要征收的税率。



说白了,美方正试图制造“囚徒困境”迫使各国屈服。这种策略在初期曾令越南等国妥协。不过,随着中国带头反制,全球逐渐看清美国外强中干的本质。日本等传统盟友也未再盲目跟随,反而加速与华经贸合作。美方“一鼓作气,再而衰”的困境,正是单边主义失道寡助的必然结果

第四道则威胁干涉中国内政——美国个别议员近日抛出“香港制裁法案”,妄图恐吓特区政府官员和司法人员。对此,外交部驻港公署严正回应:香港国安法实施以来,社会秩序重归正轨,法治正义得到伸张。美方政客的霸权行径严重违反国际准则,中方维护国家主权的决心坚定不移。

这四道威胁陆续发出。从技术到贸易,从国际关系到中方内政,每一项都直指中国核心利益,这种节奏,不可能是偶然的。而恰恰在这个时候,特朗普又说自己“当然想访问中国”,无疑让人怀疑其真实意图。

当然,中方对此也并非没有准备。在对外发言中,外交部已经明确表示,合作必须建立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础上,对无端打压、甩锅抹黑的行为,中方保留一切反制手段。



目前来看,中方反制的措施已经在准备中。无论是稀土管制、还是在国际舆论和多边平台上的应对,中国都在不断强化自身在国际经济秩序中的发言权,同时揭露美国搞单边霸权和技术垄断的行为。

尤其在外交博弈中,中方更是用行动坚守“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底线。比如,美国务卿鲁比奥被列入“黑名单”尚未放出,高层互动渠道受阻,特朗普若真想促成元首会晤,必须首先停止“边打边谈”的投机行径。发言人也在涉港问题上明确警告美方,立即停止以“任何方式干预中国内政,否则将付出沉重代价。”

还有一点尤其值得注意,就是中方当前对特朗普并未持敌意,但也不抱幻想。中方清楚,特朗普想要的不是正常的对话,而是某种“交易型外交”,他更看重结果,而不是过程。对他来说,只要中国答应某个条件,他就能换来一个看似“伟大的成果”,拿去做政治造势。

但中方并不接受这样的逻辑。中国不反对谈判,但必须基于事实与诚意。如果连访华之前都在不断施压,那就根本没有对话的前提。中美之间的确存在分歧,但分歧不代表可以靠威胁来解决,更不能拿合作当作筹码来交易。



从这一点来说,特朗普这次访华的计划,很可能就此搁浅。毕竟,既没有基础,也没有氛围。在当前局势下,中方更关注的是如何稳住自身发展节奏,不被外部施压打乱战略步调,中美之间如果要回到接触轨道,就必须先解决信任赤字。总之一句话,合作可以有,但不是在被威胁的背景下。中方反制箭在弦上,只等美方真正做出决定——是继续对抗,还是回归理性,答案,恐怕不久之后就会揭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