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刚从中东捞了一堆大单,兜里揣着几千亿美元的协议,还收了架价值4亿的豪华客机,立马就想着下一站去中国晃一圈,这趟中东行,沙特、阿联酋、卡塔尔对他热情得不行,协议签得哗哗响,特朗普觉得自己又找回了场子,可这光鲜背后,美国的问题却没那么容易糊弄过去,国际市场不买账,国内政策也惹争议,他这趟访华的底气,到底有多少真货?
特朗普的这趟中东之行,他跑了沙特、阿联酋、卡塔尔,签下的合作协议加起来足有1万多亿美元,卡塔尔还送了架价值4亿美元的豪华客机,沙特那边,6000亿美元的协议涵盖能源、基建和军工,阿联酋和卡塔尔分别掏出2435亿和2000亿,投向科技、地产和金融。
客机的事更引人注目,卡塔尔王室直接把这架飞机转到特朗普名下的基金会,压根没管美国法律对公职人员收受外国礼物的限制,消息一出,舆论哗然,有人挖出这架飞机早在今年2月就飞到了特朗普常住的佛罗里达州棕榈滩,他本人还亲自检查过。
显然,这场中东之行,从协议到礼物,都是“提前安排好”的戏码,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晒得欢,摆出一副“美国又回来了”的架势。
可这光鲜的表面,挡不住国际市场的冷眼,就在特朗普中东之行期间,穆迪把美国的信用评级从Aaa降到Aa1。至此,三大评级机构全都不看好美国的信用,原因不难猜,美国政府债务像滚雪球,高通胀压得民众喘不过气,治理能力还一年不如一年,这些问题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早就拖了好几年。
评级下调的信号很明确,哪怕特朗普从中东拉来再多钱,国际市场还是觉得美国的麻烦根深蒂固,解决不了。毕竟1万亿美元看着唬人,但跟美国几十万亿的债务比,不过是杯水车薪,更别提,这些协议有多少能真正落地,多少是中东国家给特朗普面子,谁也不知道。
回过头看,美国国内的乱子更让特朗普的“胜利”显得底气不足,他上台后,雄心勃勃想整顿政府开支,拉着马斯克搞了个“政府效率部”,打算大刀阔斧裁掉冗余部门,砍掉一堆联邦员工,省下钱来填补财政窟窿。
可这计划刚推行两个多月,就彻底泡汤了,原因很简单,裁员和缩减开支触动太多利益集团,国会那边吵翻天,部门之间推诿扯皮,马斯克自己也忙着搞公司,没心思陪特朗普玩这场改革。结果,“效率部”成了个笑话,政府开支没降下来,债务还在涨,特朗普的改革雄心撞了个头破血流。这时候,中东的协议再多,也掩盖不了美国治理的无力。
更麻烦的是,特朗普政府还盯上了非公民汇款,打算加收5%的税,这政策一出,数百万在美合法移民得掂量掂量了,汇款的钱本来不少流回美国,变成进口商品的订单,或者投到美元资产上。
历史上,美国就玩过这套,二战后,“马歇尔计划”给欧洲送去大笔援助,表面是慷慨,实则让美国产品和服务席卷欧洲市场,赚得盆满钵满,还顺手掌控了欧洲的经贸命脉。
可现在,特朗普的汇款税完全是反着来,税一加,汇款肯定缩水,海外买美国货的热情自然降温,投资美元资产的意愿也会打折。美国的出口和投资数据免不了要往下掉,GDP也会跟着受拖累,这政策短期能收点税,但长远看,等于自己给自己经济捅刀子。
再说特朗普的外交盘算,他这趟中东行,表面风光,实际没动到地缘格局的根,中东三国对他的热情,更多是生意上的礼尚往来,没谁真把美国当唯一靠山。过去几年,中国在中东的布局有目共睹,沙特、阿联酋、卡塔尔跟中国的经贸合作越走越近,从5G基建到能源交易,都有中国企业的影子。
拜登政府当年使劲压中东国家,嚷着不许用中国5G,不许买中国战机,甚至不许跟中国做太多生意,结果中东国家理都没理。如今,特朗普在中东跑了一圈,签了协议,拿了礼物,却没提一句让中东减少对华合作的事。这不是他不想,而是他清楚,硬压没用,中东国家早就学会了在大国间找平衡,美国的筹码已经不夠让他们彻底站队。
特朗普倒是对中国放了话,他在接受采访时,得意地说中东国家差点被中国拉走,但现在“不会了”,他还顺势提到,愿意去中国走一趟,觉得这对中美关系“很重要”,这话听着挺积极,可细想全是空壳。中国的态度早摆在那:想谈,门开着,但美国得拿出诚意,把错事都改了。
啥叫错事?加关税、搞制裁、到处挑事,这些特朗普可一件没松口,更何况,他这趟中东行压根没影响中东跟中国的合作,沙特照样跟中国签能源协议,阿联酋还跟中国企业谈港口项目。特朗普想靠中东的“战绩”给访华加筹码,算盘打得响,可现实不配合。
特朗普还在为中东之行的数字和排场沾沾自喜,觉得自己给美国挣回了面子,可他没看到,信用评级在跌,国内改革在崩,汇款税要砸自己的脚,外交牌也打得半吊子。中东的协议和客机,像是给他画了个大饼,嚼着香,却填不饱肚子。他的下一站要是真去了中国,带着这堆光环,能谈出啥名堂,还真不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