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6日,由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介入放射学杂志》编辑部主办,南京正大天晴制药有限公司协办的“2025中国介入万里行——十载鉴往,智启新章”大会在南京盛大召开。大会汇聚了滕皋军院士、程永德教授等学科奠基人,以及来自全国26省的介入医学专家、基层医师代表和产学研领军者,共同回顾中国介入万里行十年发展历程,探讨介入医学的未来图景。
滕皋军院士在致辞中深情回顾了介入万里行的十年征程,并做《肝癌介入治疗新进展》主题分享。他介绍,介入万里行活动覆盖26省、50余城,培训基层医师超4000人次,发布20余项诊疗规范。从“手把手教学”到“云端共享”,从AI辅助到介入机器人研发,中国介入医学已从“跟跑”迈向“领跑”。他说:“未来十年,我们要让介入技术真正‘走遍中国’,更要携手全球同道,以科技之力攻克重大疾病!”
南京正大天晴总裁助理吕卫东先生代表协办方致辞,提出企业将围绕“深耕创新、赋能基层、学术引领”三大方向,与介入万里行深度协同。“我们不仅是技术的支持者,更是生命的守护者。未来,南京正大天晴愿以创新医药和学术资源,助力介入医学普惠更多患者。”
程永德教授做《与中国介入万里行并肩同行的十年》主题发言,通过十年活动轨迹图,展现了介入万里行“南北纵横、东西交贯”的壮阔历程: 累计举办线下活动102场、线上85场,足迹深入新疆石河子、内蒙古等偏远地区。他提出“金字塔式人才培养模型”,涵盖 技术规范、科研能力、管理思维、国际视野四大维度,并宣布启动“介入万里行-国外行”计划,推动中国方案走向世界。
大会颁发“终生成就奖”“卓越贡献奖”“新锐人物奖”“共建者奖”四大奖项:
程永德教授获“终生成就奖”,表彰其十年间带领团队深入基层、搭建学术桥梁的卓越贡献,从学科前沿到同质化教育,从理论到实践;他以毕生心血铸就介入医学的基石,他以耄耋之躯引领介入医学万里行;终生成就奖,致敬这位用一生诠释“医者无疆”的引路人!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忠敏教授等17位专家获“卓越贡献奖”,他们以合作为纽带,打破学科与地域的壁垒;他们以资源为基石,搭建产学研融合的桥梁;他们用行动诠释共建之力,推动介入万里行迈向更广阔的天地。王忠敏教授代表获得者发言,呼吁青年医师“以规范为基石,以创新为利刃”。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刘畅教授等11位专家获得“新锐人物奖”;他们以创新为刃,在医工交叉的边界探索未知;他们以热忱为帆,用前沿技术重新定义治疗的精度;他们扎根临床一线,以青春之力书写介入万里行的未来篇章!新锐奖,献给这些兼具科研锋芒与医者初心的青年力量!
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祁付珍教授等8位专家获得“中国介入万里行共建者”奖。他们以合作为纽带,打破学科与地域的壁垒;他们以资源为基石,搭建产学研融合的桥梁;他们用行动诠释共建之力,推动介入万里行迈向更广阔的天地。
会上,产学研三方代表共同点亮“中国介入万里行战略合作平台”。该平台将致力于培养具备良好科研、交流、临床实践、国际战略思维等多维度能力的多边形人才。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刘畅教授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朱海东教授分别作做学术分享:《TACE治疗肝癌临床应用管理规范及质控指标(2024版)解读》、《TACE在肝癌全程治疗中的作用和思考 》。
围绕如上议题,曹广劭教授、郑文恒教授、黄宁教授、刘玉金教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张毅教授、陆建教授分别作学术报告:《介入手术机器人现状及研究进展》、《青年介入医师的医教研》。
围绕着医工交叉的议题,冯对平教授、陈勇教授、张辉教授、李岩教授展开了讨论。”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王松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吕天石教授分别带来学术报告:《多学科治疗下的肝癌转化治疗》及《浅谈介入血管外科如何参与院内肿瘤MDT》。
围绕着如上的议题,帖君教授、张婧娴教授、余昶教授展开了关于院内肿瘤MDT的热烈讨论。
杜瑞杰教授、付顺军教授、杨光教授分别作病例分享:《巨大肝内胆管癌综合治疗转化病例分享》、《中晚期肝癌转化病例分享》、《肝癌精准介入治疗病例分享》。
鲁东教授、祁付珍教授、丁宁教授、祝因苏教授和郝婷教授在讨论中分享了自己的宝贵临床诊疗经验。
沈加林教授、黄飞教授、钟俊远教授、唐立华教授围绕着中晚期肝癌转化治疗分享了自己的经验。
张庆桥教授、傅熙博教授、彭雪彬教授和张嵘教授就多学科 肝癌精准介入治疗展开了深入讨论。
· 结语 ·
十年星火,已成燎原之势。从武汉的第一站到今日的全球视野,中国介入万里行以“微创之力”点亮了无数生命的希望。下一个十年,介入医学将在中国方案、国际协作中,书写更辉煌的篇章!
*此文仅用于向医学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本平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