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曾几何时。

以“风”为名的两部港产巨制,给影迷带来了无尽的期待。

一部是《风再起时》,号称“写给香港电影的情书”,一部是《风林火山》,“没有夜晚的人群是怎样活的呢?”

等足五年,《风再起时》率先登场。

主客颠倒、剧情缺失、野心大过能力和自杀式档期,该片以香港影史难逢的顶级演员阵容和经典黑帮题材为基,上演一出华丽的大片之死。

又过了两年,被戏称为“有生之年”系列的《风林火山》突然有了动静。

近日,于戛纳首映。



笔者曾经尤为推崇上言两部电影。

一开始,翁子光说,要帮郭富城拍一部史诗枭雄电影,还取了个很拉风的名字,叫《全球通缉令》。

海报写上了“《踏血寻梅》金像组合”和那句气势磅礴的宣传语,“三十年来最磅礴的香港野史篇章”,然后只放了一个郭富城的头像。

笔者一直记得那张海报。

很狂放。



美亚与大地联合投资两亿。

大片格局初成。

但计划赶不上变化,原本准备出演片中南江一角的吴彦祖,正在美国拍电视剧《荒原》,故因档期问题,不得不推拒了这次合作。

片方某位监制,转而推荐了梁朝伟

独角戏变成了双雄,电影片名也从商业化的《全球通缉令》,更名为了显然倾向文艺格调的《风再起时》。

坊间哗然。



这是个大新闻。

自1995年以《重庆森林》晋级影帝,梁朝伟创下十一年内五次登上香港电影金像奖影帝王座的空前纪录,迄今仍无人能破。

更有戛纳影帝荣耀的加成。

说一句“影帝中的影帝”,绝对没有人能够反驳。

而郭富城则自《三岔口》、《父子》连庄影帝以来,不断拓宽自己的戏路,更以《最爱》、《浮城大亨》、《寒战》、《踏血寻梅》、《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和《无双》等片,横跨商业与文艺两端,更成为一零年代“最能打”的香港演员。

这样两位香港影坛顶级演员的初次手谈,如何能不让人热血沸腾?

但很不幸。

坐拥如此空前阵容与顶级资源,导演翁子光却进退失据。

大片甫出即死。



另一边,《风林火山》一直“静默”。

除了片方放出的系列黑白剧照和“亘古不变”的主题海报,影迷所知,就只有“导演和演员不和”的花边了。

据说好脾气的金城武和任贤齐,双双拒绝“补拍”,据说更好脾气的刘青云,被导演麦浚龙,要求一只眼睛演出邪恶,另一个眼睛则要同时演出善良。

这当然只是据说。



在一个访谈现场。

梁家辉说,自己其实对角色和表演有一些想法。

等到去和导演沟通的时候,导演说,可以,但必须先拍自己的版本。

这样反复几次。

他就想,那就不必折腾了,干脆就全部都交给导演。



这句话含义颇为丰富。

“阅人”无数、合作过无数名导的老江湖梁家辉,面对麦浚龙,都只能无奈投降,更不用说其他人了。

而这样看来,麦浚龙的“作者”意识,或相当强大。

再者,虽然制片说,导演与演员是否不和,得让记者去问本人,但以麦浚龙这样的性格与执着,沟通与执行之间的摩擦,恐怕很难避免。

但无论如何,花边永远只是花边。

始终电影为王。



而后左等右等。

该片选择了,在戛纳电影节首映。

相对《风再起时》,这个动作要炫目很多,也似乎在不经意间,拉高了包括业内和影迷对它的期待值。

然而,“晦涩、沉闷、空洞”、“装潢样板间时尚走秀”、“预料之中的不知所云,但又是预料之外的美得不可思议”、“当香港影史上最好的美术和置景遇上几乎为零的剧本”以及“一个拍了两个半小时的大型装置艺术”,就是主流回响。

甚至有人说,“剧情很乱,乱到都不知道如何剧透。”

中间交杂着少数坚定派。



有些事,如出一辙。

翁子光凭《踏血寻梅》崛起,承接了两亿投资规模和顶级演员阵容的港式商业巨制《风再起时》,麦浚龙以《僵尸》收获业内和影迷首肯,续之以野心大作《风林火山》。

前者一步踏空。

而后者,有没有可能,上演又一场华丽的大片之死?

且观。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