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阅读前,先点击上面的“关注”,感谢各位的支持,希望能给大家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并与您分享阅读的快乐!笔者后续将会为大家带来更多的精彩故事!
在北京市海淀区北京植物园东环路东北银杏松柏区内,有一座民国时期的名人墓地,这座民国名人是一座夫妻合葬墓,墓地坐北朝南,背倚西山,四周环围矮石墙,内栽满松柏,墓呈长方形,高1.08米,宽2.75米,长4.52米。墓前立着“凸”字形墓碑,碑高2.8米,宽2.18米,厚0.71米。至今每年都有人来到这里凭吊瞻仰。
那么这座民国时期的名人墓地长眠之人到底是何人呢?竟能够每年都有人前来凭吊瞻仰呢?我们回顾历史,便会发现发现这座墓地里长眠之人不是别人,正是曾成功缔造了“一门三院士,九子皆俊彦”传奇的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梁启超。
梁启超是近代中国一位传奇人物,他集政治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于一身,被称为“行走的百科全书”!
梁启超一生学富五车,才华横溢,乃是清末时期至民国初期的一位奇才,他在孩童时代便展露出自己过人的才华,以及他与众不同的聪慧。
梁启超10岁那年,跟着父亲到一个旧友家做客,到了这个旧友家的院落后,10岁的梁启超便看到院子里有一株蓓蕾初绽的杏树,十分好看,便趁着父亲和旧友寒暄之际,偷偷的将杏树的上一枝杏花折了下来,放进了自己的袖筒里,准备回家之后赏玩。
令梁启超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这个偷偷之举竟都被父亲以及他的好友看在眼里,父亲想要当面教训他,但是这样做,会让好友难堪和为难,不太好,便决定在筵席上,用对对联的方式来敲打敲打儿子梁启超。
于是乎,在随后的筵席上,梁启超的父亲便对着在场的众人以及10岁的梁启超说道:“开宴前,我先出一副上联,如能对好,方可举杯,否则,只能为长辈斟酒沏茶,不准落座。
梁启超这边则没有多想,以为父亲这个提议是为了在让大家助助乐,便满口答应了下来,随后,梁启超的父亲便说出上联:“袖里笼花,小子暗藏春色”。
梁启超父亲的这个上联一经说出,梁启超顿时一惊,面露惊诧之色,这个时候,他才意识到父亲已经发现他偷折杏花,藏于衣袖之事,父亲对对联的这个举止,是为了敲打敲打自己。
意识到这一点的后的梁启超,平复了心境,略加思索道:“堂前悬镜,大人明察秋毫”。
梁启超的这对联一经出口,当即令包括梁启超父亲在内的众人纷纷拍手称好,对于他先前他偷折杏花,藏于衣袖之事也没有追究。
后续,等到梁启超长大成人,开始活跃于政坛,在官场上打拼后,他更是将自己的才华和学识展现的是淋漓尽致。
1892年,当时只有19岁的梁启超前去拜访正在兴办新式书院和开展洋务活动的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张之洞,当时,梁启超来到张之洞的府邸门口后,便奉上拜贴,让张之洞的随从呈给府邸里的张之洞,张之洞则看过拜贴,见落款为“愚弟梁启超顿首”后,十分不高兴,认为梁启超自称愚弟想要攀自己这个高枝,便当即出了一副对联要刁难梁启超。
这副对联这样写道:“披一品衣,抱九仙骨,狂生无礼称愚弟,这副对联高傲无礼,张之洞这是要将前来拜访的梁启超拒之门外。
而在府邸门口的梁启超看过这副对联后,并不生气,也没有心生打退堂鼓的想法,而是非常那个沉稳地对出了下联,并让张府的随从拿进去过张之洞看,
张之洞这边还在洋洋得意,当时他看了梁启超对出的下联后,当即面色一惊,赶忙出门相迎,将梁启超迎进府邸,与之一叙。
原来这梁启超这对出的下联这样写道:“行千里路,读万卷书,侠士有志傲王侯。”
这下联工整,不卑不亢,有理有据,令张之洞意识到前来拜访他的年轻后生是一个学识渊博之人,并不是一个无礼的狂生,因而将梁启超请进府邸中,视为座上宾。
1889年12月,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梁启超则获知这个消息后,欣然前往江夏去拜访,二人见面后,寒暄了一阵后,张之洞便再次出联,让梁启超出下联,这一次,对对联,梁启超就没有怎么思虑,便很快的给出了下联,这个下联文字高雅硬朗,气势慑人,令张之洞读后,大加赞赏,称赞梁启超乃是当世之奇才。
1915年,护国运动爆发,当时的革命党人登门拜访梁启超,请他拟一长电稿讨伐袁世凯,当时,双方约定在当晚的9时发报,但是在当晚9点之前,梁启超却始终没有动笔,一直都在看书,闲坐,这让在场的众人十分着急,当墙上的挂钟确定了时间来到9点后,梁启超突然起身,然后带着在场的众人来到了发报处,略加思索地一面口述一面发报,在场的众人看后,无不为他的才思敏捷和学识所折服,对他心生佩服之心。
梁启超前半生一直活跃在官场上,等到后半生后,他开始将自己所有的时间都用在教书、著书以及教育子女上,在教育子女上,他并没有采取硬求的教育方式,而是因材施教,依顺孩子的天性而发展,使得他的9个子女,长大之后,皆成龙成凤,在各个领域上都有所建树和突出贡献。
梁启超一生勤奋,著述宏富,在晚年时期著书立说,教书育人,对当时的教育作出了极大贡献,1929年1月19日,56岁的梁启超积劳成疾,因病在北京协和医院溘然长逝,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
梁启超病逝后,他与夫人李蕙仙合葬在北京香山,墓地由他的长子梁思成亲自设计,梁思成在尊重梁启超遗愿的基础上,将墓园设计为山林环境中对伟大父亲的敬仰纪念之地、永生不老父母与挚爱子女兄弟的家庭聚会之所,同时还展示出了父亲生前的学问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