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愿意被博士学历的肖飞医生救治,还是被职高的姜昭鹏救治呢?
这两天的新闻,让我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医德到底对于医生有多重要?
5月18日,救人错过考试的姜昭鹏已经信心满满的走出了考场,完成了语文的补考。
“同学心脏骤停的那一刻,我根本没想过考试。”
2025年5月10日清晨,山东烟台的网约车里,19岁的姜昭鹏跪在颠簸的后座上,双手死死按压着同学的胸口。
他的校服被汗水浸透,手机屏幕亮着——距离春季高考语文开考仅剩20分钟,而他正和死神抢人 。
抢救的医生说起一个令人后怕的细节:被姜昭鹏抢救的同学心脏骤停了29分钟,医生抢救时给他除颤了8次,才最终把他从鬼门关救回来。
万幸的是,孩子抢救回来了意识清醒,没有脑损伤,很快就转回了 普通病房。要不遇上了姜同学,要不是司机王涛连闯9个红灯7分钟把他送到了医院,现在可能就是另一个结局。
这场“黄金7分钟”的生死救援,让全网记住了姜昭鹏的名字。他利用职校所学的急救知识,为心脏骤停30分钟的同学抢回生机,自己却因迟到错过考试。
面对记者,他说得轻描淡写:“考试可以重来,生命只有一次。”
5月18日,这个“人生考场”的满分考生,终于迎来了补考——一场全国罕见的“善意补考”。
补考现场:副题启用,考的不是分数是担当
上午10点,烟台某考点外,姜昭鹏独自走进戒备森严的考场。山东省教育考试院为他启用了绝密级语文副题,全程监控录像,连监考老师都签了保密协议。
考后他笑着对镜头说:“题目不难,但这次考试的意义早就不在分数了。”
原来,补考前夜,姜昭鹏做了件让所有人泪目的事——他偷偷去医院给被救同学带了复习笔记。那位刚脱离危险期的少年攥着笔记哽咽:“鹏哥救了我的命,现在还想帮我补课……”
这份毫无表演痕迹的温柔,正是网友直呼“破防”的原因。
制度破冰背后:规则为善良让了路
这场补考创造了历史。此前,山东春季高考从未为个人破例补考,甚至考试院最初回应“绝无可能” 。但姜昭鹏事件曝光后,舆情汹涌,官方最终特批启用副题。
张雪峰也给了他极高的评价。
用程序正义守护善举,这才是真正的公平。
更暖的是,补考并非唯一回报。烟台市授予姜昭鹏和司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称号,奖金3万元;阿里公益还追加了1万元正能量奖。
但姜昭鹏转身就把奖金捐给了职校急救社团:“希望更多同学能学会救命的本事。”
全网刷屏:我们为什么需要姜昭鹏?
“他扶起同学的那一刻,也扶正了社会的良心。”这条高赞的评论,道出了事件的核心价值 。
在“内卷”“躺平”充斥舆论场的今天,姜昭鹏的抉择像一束光。
谁说职校生只能在社会底层挣扎?他用自己的双手证明,那些被轻视的技能,关键时刻能拽回一条命。
英雄从来不是遥不可及的传说。有时候,就是普通人一瞬间的抉择。姜昭鹏就是你我千千万万普通人中的一员。
如今,姜昭鹏已决定报考医学院:“这次经历让我更想当医生。” 而被他救下的同学,正和他在病房里相约:“明年咱们考场见!”
如果我们的医生都是像姜昭鹏这样的医德,那我们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