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昭鹏在车上对同学进行心肺复苏 视频截图

5月14日,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的一则公告让无数人湿了眼眶——中职考生姜某在赶考途中,因护送突发心梗的同学就医,错过了春季高考语文考试。而教育部门的处理方式更让人心头一暖:启用备用卷为他单独安排考试。

这场“迟到”的考试,让我们看到了比分数更重要的东西。

1. 那一刻的选择,藏着一个人最真实的模样

当姜某对突发疾病的同学进行抢救时,他并不知道会有补考的机会。支撑他做出选择的,不是权衡利弊的算计,而是本能般的善良。同学们,人生中总有些时刻,来不及计算得失——扶起摔倒的老人、为陌生人打一把伞、在危难时挺身而出……这些选择,恰恰定义了我们是谁。

2. 教育的意义,是让我们成为“完整的人”

曾有家长问我:“中职生拼不过普高,未来怎么办?”今天,姜某给出了最好的答案:比学历更重要的,是成为一个有担当、有温度的人。教室里的公式或许会遗忘,但刻在骨子里的善良与勇气,会成为你们行走世间最硬的底气。

3. 请相信:世界永远奖励那些“发光”的人

也许你们担心过:善良会不会吃亏?这次事件给了我们温暖的答案——社会没有让好人寒心,规则为善意让路,全网为少年喝彩。这世上最珍贵的“通行证”,从来不是一纸分数,而是你能否问心无愧地说:“我曾温暖过这个世界。”

【深度思考:教育的终点,究竟是什么?】

姜某的故事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教育的本质:知识或许能决定一个人走多高,但德行才能决定他走多远。当社会为“高分考生”趋之若鹜时,这个职校少年用行动告诉我们——比金榜题名更珍贵的,是危难时刻伸出的那双手。

孩子们,多年后,你们或许会忘记某次考试的分数,但一定会记得2025年春天的这个故事。愿你们在追逐梦想的路上,永远记得:人生最大的成功,是成为一束照亮别人的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