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华北小麦正拔节抽穗,天气预报却说下周有强冷空气。河南周口的王大叔望着绿油油的麦田直皱眉,去年倒春寒让他家减产两成。"清明断雪,谷雨断霜",可如今气候反常,老辈儿的农谚也得灵活看。
这次冷空气带着4-6级北风,最低气温跌到0℃,正是小麦幼穗敏感期。
农技站老李说,冻害前灌水能提高地温,比干等着强得多。
但有些农户嫌麻烦,觉得"靠天吃饭惯了,浇水费工又费钱"。可去年河北老张及时浇水,麦田受冻轻,亩产比邻居多了120斤。
除了浇水,叶面喷磷酸二氢钾能壮苗,这是农业局推广的科学法子。有人嘀咕:"咱以前用草木灰御寒,现在咋又改喷药了?"其实老办法有道理,草木灰保温,但见效慢,科学补肥能更快增强抗冻力。
南方油菜产区也别大意,倒春寒会冻伤花蕊,影响结荚。湖南岳阳的种植户记得用秸秆覆盖根部,既保温又能防杂草。最让人担心的是山区果园,桃树、杏树刚开花,冻坏一朵花就少个果。
陕西铜川的果农经验多,提前在果园熏烟,能让局部气温升1-2℃。但熏烟得掌握火候,不然呛坏叶子就得不偿失了,最好配合防霜机。农业保险这时候能派上用场,可还有不少农户没参保,总觉得"灾年碰不上"。
去年山东寿光有农户没买保险,冻坏大棚后损失惨重,至今后悔。现在离冷空气到来还有3天,正是行动的关键时候。不管是浇水、喷肥还是熏烟,都得抓紧准备物资,别等冻了才着急。
村里的合作社可以统一调配抽水设备,帮散户一起灌水,效率更高。
年轻人别忘了给家里打电话,提醒老人别舍不得投入,该防就得防。这场倒春寒是考验,也是提醒:种地不能全靠老天,主动防灾才是硬道理。记住,田里多流点汗,秋后少叹点气,丰收从来偏爱有准备的人。
现在赶紧检查灌溉设备,去镇上买点叶面肥,明天就开始行动!这两天西北风吹得呼呼响,天气预报说后半夜气温要跌到0℃以下。
河南老李蹲在麦田边直叹气,刚拔节的麦苗叶子已经有点发紫。
倒春寒赶上小麦拔节期,这可是庄稼最脆弱的时候。
村里老张头说,他年轻时遇到过类似的天,那时候全靠熏烟防霜冻。现在气象站提前三天就发了预警,可不少农户还是慌了神。
农技员小王骑着电动车挨个地块跑,手里攥着打印好的防寒手册。“盖地膜能保温,但拔节期麦苗高,地膜不好铺。”老李皱着眉头翻手册。
小王说,叶面喷磷酸二氢钾加芸苔素,能增强麦苗抗冻性,这法子见效快。
东北那边更早就开始防霜冻,秸秆覆盖和田边点火堆都是常用办法。可南方种油菜的农户也犯难,最近阴雨连绵,油菜根都快泡烂了。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现在地太湿,咋下种呢?
”湖北的王大姐望着阴沉沉的天。老把式们都知道,看云识天气有道理,但卫星云图能看得更远更准。我个人觉得,老辈经验像指南针,科学法子是望远镜,俩结合才看得远。
河南农业厅的数据显示,提前喷药的麦田,冻害损失能减少40%以上。可还有些农户舍不得买叶面肥,想着靠天吃饭,结果吃了大亏。“现在农资店都有补贴,买药抓紧去,别等冻坏了才后悔。
”小王扯着嗓子喊。排水渠得赶紧清,尤其是低洼地块,积水超过12小时根就会缺氧。
大棚种植户更要当心,夜间大棚温度要保持在5℃以上,棉被得盖严实。有人说,传统土办法费时费力,不如全信天气预报。
但去年老张头没点火堆,麦苗冻了一成,后来再也不敢大意了。天气这事儿,就像小孩的脸,说变就变,咱得备好几手应对。
眼下最要紧的,小麦田赶紧喷药,菜地抓紧挖沟排水,大棚加固棉被。不知道附近农技站电话的,问村支书,他们手头都有联络表。今年气候有点反常,夏天说不定还有暴雨,提前修好排水渠错不了。
农时不等人,倒春寒这关过好了,秋收才有盼头。记住,庄稼不会说话,但咱多上心,它们就长得欢。
赶紧动起来,现在多流点汗,秋后少叹点气。
关注网易号“三农气象站”,每天早六点更新最新天气农事指南。种地靠天更靠人,提前准备才是稳当日子的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