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多地迎阵风9级,局地风力强劲影响农田作业。



5月17日午后北风呼啸,下午风力渐弱傍晚结束。这样的大风天,正赶上华北地区春末夏初的农忙时候。

田里的玉米苗刚破土,大棚里的蔬菜正开花坐果。狂风一起,嫩苗容易倒伏,棚膜可能被掀翻。老一辈农民都知道,“立夏刮大风,小麦一场空”,虽说现在作物不同,可防风仍是大事。

气象专家说,近期冷涡频繁,冷暖空气交汇让强对流天气多发。这种中小尺度天气像“急脾气”,来得快去得也快,却特别考验应对速度。

咱农民朋友别慌,先看看自家的大棚骨架是否结实。

竹竿支架该加固的赶紧加固,绳子绑紧压膜线别偷懒。露地的幼苗咋办?可以扎些防风障,或者临时盖点秸秆。

有人觉得老一辈用石头压膜边的土办法挺管用,其实结合科学更保险。比如压膜时每隔两米加个沙袋,既省劲又稳固。北京山区地块零散,更得注意地头的老树枯枝,别让风刮下来砸了庄稼。

去年房山有农户没及时清理地头断枝,大风一来砸坏了半亩番茄苗。现在这个时候,不光要防大风,还要留意后续的降温可能。

虽说白天最高温24℃,但夜间12℃的低温对幼苗也有影响。防风同时做好保温,地膜覆盖别露出太多根茎。有人可能问,这么忙的时节,从哪儿开始下手最有效?



我个人认为,先检查露天作物的支撑结构,再加固设施农业的棚体。村里的合作社可以组织互助队,帮着缺劳力的农户一起干。农业部门的技术指南早就发下来了,赶紧去村部领一份看看。

别等灾害来了才着急,现在花半天工夫,能省三天补救。

这次大风虽说来得急,但提前准备就能把损失降到最低。

咱们种地靠天吃饭,但也得学会和天气“较劲”。



老祖宗留下的经验是宝,加上现在的科学方法,更有底气。

记住,防风保苗就两点:早排查、快动手,别拖到天黑。

今晚睡前去地里转一圈,看看压膜的石头有没有松动。明日早起接着加固,赶在下次天气变化前把活儿干完。

种地就是这样,每个节气都有每个节气的紧要事,错过了就得等明年。这场大风给咱们提了个醒,农时不等人,防灾更要抢在前头。

只要咱们把准备做充分,再大的风也刮不跑丰收的希望。最后再唠叨一句,干活时注意安全,远离广告牌和老树,别光顾着护庄稼伤了自己。现在就行动起来,检查大棚、加固支架、清理地头,一样都别落下!

丰收从来不是靠运气,而是咱农民一步一个脚印防出来的、干出来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