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人,怎么老是胡搅蛮缠。说了这块地不批给你,谁来也不行,这里我说了算!”福建某县委大院里,一名衣冠楚楚、干部模样的人吼出这句话,而他对面,是开国上将王震将军。

王震为什么会在这里?后来事情又是如何解决的呢?



本来王震在新疆搞建设,这一年却被毛主席一个电话调到福建修铁路,那是1954年,抗美援朝战争刚刚平息。美国的第七舰队仍然停留在台湾海峡附近,蒋介石“反攻大陆”的算盘仍旧打得山响。

福建作为和台湾隔海相望的省份,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央希望能把福建建设成坚固的堡垒,仅仅是坚固,还是不够,还需要能有联通其他地方的补给线,这样才能保证战时后勤。

这样的情况下,造铁路成为必然。福建多山地,建国以前,一条铁路也没有。福建的地理条件,修铁路很困难,这时毛主席点了王震的将,让他带兵赶赴福建,修建鹰厦铁路。

这条铁路从江西鹰潭连接福建厦门,不仅仅是普通的运输路线,也是战时的后勤保障线,对当时的中国来说,举足轻重。王震将军迅速集结十万大军,到福建就开展修路工作。福建山多,王震采取的方式就是遇山开路,逢水搭桥,有困难也要上。



当时的福建各个山之间,随时都能听到开山炸山的声音,哪里炮声密集,说明那里进度很快。所有的工作都布置好以后,王震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监督管理上来。他经常四处走走,看看进度,也经常到战士们中间问问,有没有碰到什么困难。

有一次他到一个县城视察,发现这个县一天也听不到几个炮声,稀稀疏疏的爆炸声,说明这个县的进度不够快,王震决定去看看是什么原因。

等王震看到战士们的居住环境后,内心很愤怒。他没想到这个县竟然会给修路的战士们这样的地方休息。睡的是竹板床,窗户漏风,没有洗漱区,战士们只能用水桶拎水洗漱。

福建的冬天不像北方那么冷,但也不暖和,很多战士都生病了,御寒的大衣不知道为什么一直没有发到位。

王震当时便给铁道部党委反映,要求他们的大衣马上及时发,要立即找地方给战士们盖宿舍,保证基本生活需求。虽然直接划地盖宿舍也可以,王震左思右想,决定还是先跟当地的政府商量一下。



有人打了好几次电话找县长,都被告知县长公务繁忙,不在办公室,王震决定自己去县政府找找看。

王震一直穿着朴素,走在街上跟任何一个街头大爷没有区别,走进政府大院,碰到一个干部,问他“县长在不在?”

那个人抬起眼皮看了他一眼,问来人是找县长是要谈土地和住房问题时,说道:“县长不在。”然后出了门。王震只得转身走,经过门卫,守门的大爷问他找谁,他说找县长,门卫说,刚刚那个干部就是县长。

王震一听很生气,还是耐着性子等到中午,县长回来发现那人还在等他,很不耐烦,于是就发生了本文开头那一幕。

县长威胁王震,说要把他送警察局,真的叫来一辆警车,跳下两个警察,不由分说就拽着王震的胳膊,带上手铐。他们带着王震往外走时,碰到许清顺专员,一直等在外面的警卫员也冲了进来。

许专员看到王震,忙让警察把手铐打开,不停说:“王司令,让您受惊了!”这时县长才反应过来,顿时吓得说不出话来。



后来,这位县长被撤职,建宿舍的地也及时批下来。战士们没有后顾之忧,加快建设速度,鹰厦铁路以最快速度建好,为福建的“护城河”再添一道屏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