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托孤的时候,刘备其实已经被逼到没有办法,他不仅没有心思去安排什么刀斧手,而且还是以恳求的态度请诸葛亮接下他留下的烂摊子。

因为刘备很清楚,这块烂摊子,只有诸葛亮能收拾,如果诸葛亮不愿意接盘,蜀汉立马就得崩盘,很快走向灭亡。

为什么这么说?

刘备在夷陵之战中战败,给蜀汉带来了致命的后果。



首先是蜀汉元气大伤,国力锐减,这一战不仅损耗了大量的军费,那些为伐吴而积攒出来的粮草军械也全部葬送在这一战,而且蜀汉总兵力的一半精锐战死,大量的年轻一代将才死在战场。

如果再看一下夷陵之战前夕以及战后的局势,就会发现更严重的问题。

夷陵之战前夕,刘备击败曹操,攻取汉中,蜀汉的事业进入最巅峰时期,但刘备还没高兴几天,吕蒙就袭取了荆州,宰了关羽。

荆州丢了没多久,曹魏方面在孟达的带路下,一举攻占东三郡。

短短一年不到的时间里,荆州丢了,东三郡也丢了,刘备集团先被东吴打一顿,接着被曹魏打一顿,连丢两大块地盘。

两块地盘被敌人攻占,这对蜀汉集团文臣武将的心理打击是很大的,这使得整个刘备集团上下的士气陷入最低谷,人们对蜀汉的事业和未来感到担忧,严重缺乏信心,

刘备原本想着率军伐吴,教训一下东吴,收回荆州地盘,一方面对外展示自己的武力,显示出自己有充足的实力和东吴、曹魏较量,另一方面可以提振蜀汉陷入低谷的士气,挽回人们对蜀汉事业和前途的信心。

但刘备万万想不到,一战打下来,却打了个全军覆没的完败之局,非但没有提振士气,反而让蜀汉上下本来就陷入最低谷的士气进一步低落,甚至是人心惶惶。

这一战打完之后,益州本土的那些世家大族势力开始蠢蠢欲动,他们对刘备是没有任何感情的,一旦有什么不测,他们是随时准备投降的。

最严重的是,蜀汉内部已经开始有了叛乱的迹象。

就在刘备病重时,汉嘉太守黄元起兵叛乱,不久后被镇压,而其他的势力也随时有可能反叛。

可以说,此时的蜀汉,在元气大伤的情况下,内部统治不稳,大规模叛乱随时有可能爆发,外部还有曹魏、东吴虎视眈眈。

只要刘备前脚一死,蜀汉那些蠢蠢欲动的势力必然开始作乱,到时候外部的曹魏、孙权也会趁机瓜分益州。

事实上,刘备咽气后,牂牁太守朱褒、益州郡大姓雍闿、越巂夷王高定等先后起兵叛乱,雍闿后面还投靠了东吴,被孙权封为永昌太守,正因为这些叛乱,所以才有了后来诸葛亮南征,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对刘备来说,这是内忧外患的局面,也是一个烂摊子。

而唯一有能力收拾这个烂摊子的,只有诸葛亮。



为什么说只有诸葛亮能收拾烂局?

刘备留下的这个烂摊子,要想收拾好,必须要有个可以镇得住所有势力的人物,而且这个人必须出类拔萃,既要有治国之才,也要有用兵之能。

纵观刘备麾下的文臣武将中,关羽、张飞、赵云这三个跟了刘备几十年的元老,且不说关羽、张飞已死,就算他们还活着,也没有能力收拾局面,因为他们擅长领兵征战,其他方面的能力并不高,是干不了托孤这个活儿的。

其他有这个能力的,无非就是诸葛亮、法正、庞统、李严,但当时庞统和法正都已经死了,刘备的托孤人选只能是诸葛亮和李严。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把刘备想的腹黑一点,他埋伏了刀斧手,把诸葛亮给杀了,然后托孤给李严,他能放心吗?显然是不能的。

首先,李严虽然很有本事,但他在蜀汉内部并不是那种可以镇得住所有势力的人物。

蜀汉内部存在益州本土派、东州派、荆州元老派,李严最多能管得住东州派的人,而他李严是刘备入川后才跟了刘备的,荆州元老派不一定服他,还有益州本土派和东州派向来有矛盾,李严不一定能处理好。

到时候刘备留下的这个烂摊子估计会在内斗中更加严重,加剧蜀汉基业的败亡。

如果托孤给李严,显然不是最优选择。

但诸葛亮就不一样了,他是刘备在荆州依附刘表期间,请出山的,从此成为刘备的左膀右臂。

赤壁之战结束后,诸葛亮成为了刘备集团事实上的二号人物。

刘备占领荆南四郡后,让诸葛亮“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这个权力是很大的,仅次于刘备。

后来刘备攻取益州后,任命诸葛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

注意,这个“署左将军府事”是很重要的,它和历史上的“录尚书事”是一个道理。

只不过,刘备当时的最高职务就是左将军,还不是皇帝,没有权力让诸葛亮录尚书事,所以就给他“署左将军府事”的权力。

有了这个职权,诸葛亮的权力实际上就仅次于刘备,当刘备在外征战期间,左将军府作为刘备集团的最高权力机构,一切都由诸葛亮说了算。

刘备称帝后,诸葛亮升职为丞相,但权力依然仅次于刘备,因为刘备给了他“录尚书事”的权力。

只要稍微查一下都知道,录尚书事这个职权,历史上就是像霍光这样的权臣才有的核心配置。

刘备在没有称帝之前,就已经如此信任诸葛亮,给他“署左将军府事”的权力,称帝之后,对诸葛亮的信任依然不减,照样给他录尚书事的权力。

由此可见,诸葛亮在刘备心目中有特殊的地位,刘备对诸葛亮一直是充满信任的,所以他病重的时候,不太可能去怀疑诸葛亮的。

当然了,这是主观看法。



那么从客观角度来说,刘备留下的烂摊子,谁能收拾?

站在刘备的角度,只有诸葛亮能收拾,诸葛亮作为刘备集团中仅次于刘备的二号人物,他是唯一一个能镇得住所有势力的人,而且能力出类拔萃,文能治国,武能用兵。

让诸葛亮担任辅政大臣,谁敢不服?

可如果因为怀疑诸葛亮,然后把他杀了,那蜀汉就真的完了,因为再也找不到一个有能力收拾残局的人了。

对于刘备来说,他要么选择相信诸葛亮,托孤给他,以保住蜀汉基业,要么杀了诸葛亮,然后蜀汉从此败亡。

所以,不管刘备是否怀疑诸葛亮,他都没得选了,托孤诸葛亮,则基业可保,杀诸葛亮,则蜀汉败亡。

再者说,诸葛亮从27岁跟着刘备,到永安托孤时,已经整整16年了,16年的相处,刘备也该看清诸葛亮的为人了。

正因为如此,他才愿意相信诸葛亮,把儿子托付给他。

刘备自己也明白,他留下的是一个内忧外患的烂摊子,如果诸葛亮不出来抗下这重责大任,那蜀汉基业就真的没救了,所以他希望诸葛亮能看在16年的情分上,接下这个盘子。

甚至于为了保住自己奋斗一生打下的基业,他宁愿让诸葛亮“自取”,也不愿意这来之不易的江山亡于内忧外患。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