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的夏天,对马小龙而言是生命中最黑暗的季节。刚过而立之年的他,本应是家中的顶梁柱——新房刚刚落成,第二个孩子即将降生,生活虽不富裕却充满希望。然而,一连串的打击接踵而至:老父亲被确诊为食道癌晚期,医疗费用如无底洞般吞噬着这个普通农村家庭的积蓄;与此同时,他自己持续三四个月的胃部不适,终于在县医院的胃镜检查中揭开了残酷的真相。
"你带家属没?"医生简单的一句问话,让马小龙瞬间如坠冰窟。他强作镇定地否认,却在走出诊室的第一时间拨通了姐姐的电话,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颤抖。那一刻,他仿佛站在悬崖边缘,前方是无尽的黑暗。
抗争之路:手术与化疗的煎熬
一周的等待如同一个世纪般漫长。唐山市人民医院的病理报告冰冷地宣告:胃癌。这个诊断结果对于一个本就风雨飘摇的家庭无异于雪上加霜。面对生死抉择,马小龙表现出了惊人的理性,他多方咨询,最终选择在当地三甲医院接受手术。
2016年8月12日,胃部切除手术顺利完成,但病理报告上的"低分化腺癌"字样依然令人揪心。随后的八个月里,马小龙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化疗折磨。药物带来的副作用使他虚弱不堪,腹腔恶性积液反复出现,传统治疗手段收效甚微。直到2017年3月口服靶向药后,病情才得到初步控制。
然而,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出院后的马小龙体重从160斤骤降至110斤,形销骨立,连最基本的行走都变得困难。曾经健壮如牛的电工,如今连站立都需搀扶。绝望如潮水般涌来,他甚至开始放弃求生的欲望。
亲情之光:姐姐的不离不弃
在最黑暗的时刻,姐姐马小英成为了马小龙生命中的一束光。当所有常规治疗都收效甚微时,是她四处打听,从朋友那里得知了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的信息。面对弟弟"吃饭都困难,去不了"的拒绝,这位坚强的姐姐没有放弃,而是换了一种方式:"你现在已经这样了,就当是去河南旅游吧!"
正是这句看似轻松的话语,打开了马小龙紧闭的心门。当晚11点,姐弟二人风尘仆仆抵达郑州。这段旅程,不仅在地理上跨越了数百公里,更在心理上完成了一次关键的转折——从被动接受治疗到主动寻求生机。
中医奇迹:十二个糖三角的转机
2017年5月8日,马小龙首次见到袁希福院长。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服药仅十天,他的食欲就出现了戏剧性的改善。"一天吃12个糖三角"——这个细节生动地记录了治疗初期身体发生的积极变化。中药的神奇效果不仅体现在食欲上,更带来了整体状态的全面提升。
一个疗程后,马小龙的体力明显恢复,体重逐渐增加,饭后胃痛消失;两个月后,心慌气短的症状不复存在,饮食恢复正常,甚至能够承担一些轻体力劳动。随后的复查结果更令人振奋:脾脏周围积液减少,囊性病变缩小,肿瘤标志物持续保持正常水平。
重获新生:从患者到抗癌明星
经过一年的中药调理,马小龙奇迹般地恢复了健康,重新回到了室外电工的工作岗位,继续承担起养家糊口的责任。2024年4月26日,他以"抗癌明星"的身份参加了"希福中医第六届百位抗癌明星·龙年中国行"活动,并亲手将锦旗送到袁希福院长手中。
"不管你得什么病,摆正你的心态,有病不可怕,问题是你找到更好的药。"马小龙的这番话,道出了他八年抗癌之路最深刻的领悟。从绝望到希望,从病榻到工作岗位,这段重生之旅不仅展现了传统医学的独特价值,更彰显了亲情力量的伟大。胃癌+化疗+恶性积液,他几乎放弃!直到姐姐说:去吃中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