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中哀乐响起,实际掌权六十三年之多的乾隆驾崩,而此时城中二皇帝和儿皇帝的斗争也急速失衡。

已经年迈的和珅本以为能成功退休脱身,却没想到一位老人颤颤巍巍地从安徽赶到京城。

此时,和珅突然明白,这个平常对言听计从的嘉庆早就搭好了戏台……



师徒大业

乾隆末年的朝堂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毕竟是三龙同朝。

庙宇之中,有着实际掌权皇帝乾隆、二皇帝和珅,还有那个已经登基许久,却像傀儡一样的儿皇帝嘉庆。



作为一个被架空的皇帝,嘉庆每日惶恐不安。如今朝堂上的官员,不是乾隆的老臣,就是和珅收买的门客

而真正能通晓嘉庆内心的,只有那个已经年迈不堪,远在安徽的老师朱珪。



朱珪在文采治书方面与纪晓岚等人不相上下,更加关键的是,乾隆认为朱珪是真正的人品端正,难遇的治国贤才。

正因如此,在嘉庆被乾隆内定为储君时,朱珪也随之步入上书房,来到嘉庆身边,成为管教其一生的恩师。



在朱珪的谆谆教诲下,嘉庆成长为一表人才的君主,在德行、修身等方面多次得到乾隆赞赏。

但是朱珪远不满足,还要将嘉庆培养为“尧舜之君”。

随着嘉庆长大,朱珪似乎已经预见嘉庆是如何治理这方天下,造福百姓,使得庙宇内外海晏河清,远超前代帝王。



只不过,嘉庆是培养出师了,朱珪却发现这帝王之位离自己的好徒儿越来越远。

朱珪的脑袋上已经看不见青丝,胡须也是越留越长。龙椅上的乾隆反而愈加硬朗,眼花和耳聋完全不影响乾隆施展龙威



最让朱珪不解的是,嘉庆登上皇位的障碍除了乾隆,还有一个在朝堂混迹多年的大贪官和珅。

朱珪对此不解,嘉庆为之害怕,一是怕乾隆白发送黑发人,自己活不到掌权那天

二是怕龙椅旁坐着的另一个老人,随时以雷霆之怒将自己这个皇帝赶出紫禁城。



为了安抚嘉庆,朱珪虽远在天边,也是时常写信给嘉庆,让其要稳住心态,二人之间的信件达到数百封。

回京风波

而这样的惶恐一直持续到嘉庆元年前一个月,嘉庆得知乾隆要当太上皇,要把皇位让出来。



嘉庆心中除了欢喜,还有一丝紧迫感,因为在登基前,他要解决两件事情。

第一个就是搞一场欢迎仪式,先将远在广东的朱珪老师接回京城。第二个就是磨好刀子,要集结满朝官员,将和珅送去监狱养老。

但是,嘉庆还是年轻,终究玩不过手眼通天的和珅。



和珅混迹官场多年,除了以贪出名,能留在乾隆身边,自然是手段非同小可。

嘉庆在表面对和珅毕恭毕敬,内心却怀恨不已的心理活动,和珅当然一清二楚。

所以在朱珪从广东给嘉庆送来贺信的时候,和珅立马就对着年迈的乾隆吹耳边风。



乾隆立马意会和珅的想法,对和珅的谎言不予理睬,因为只有臣子给君主差使的份,没有君主被臣子利用的先例。

不仅如此,乾隆为了打压一下和珅,还借势想要将朱珪调回北京,这一想法让和珅有些害怕。

和珅转念一想,斗不过老的,那就斗小的。



所以在嘉庆开心万分,给朱珪回信准备商议师徒二人大业的时候,这封信顺理成章地到了和珅的手中。

随后,这封信在和珅的百般编排下,又成了另一个样子到了乾隆手中,大致意思就是乾隆已经不行了,以后是嘉庆的天下



因为此事,乾隆大发雷霆,直接逼问当时的军机大臣董诰要如何治罪嘉庆。幸亏董诰以一句“圣主无过言”,才救了瑟瑟发抖的嘉庆。

朱珪同样因为此事,遭到乾隆的嫌弃,回京的事情遭到耽搁。



更令嘉庆绝望的是,乾隆所谓的让其登基,只不过是让嘉庆像木偶一样坐在龙椅上,一举一动还是由乾隆和和珅操控。

和珅甚至掌握着京城的军权,嘉庆的金銮殿像是一个巨大的牢笼,只要和珅想,皇帝可以是任何人。



朱珪自然得知徒弟心中的诸多委屈,去信更加频繁,信中仅是寒暄,全然不提朝中之事,就怕嘉庆一不小心真的成为阶下囚。

嘉庆毕竟隐忍了这么多年,和朱珪也有着师徒默契,便按捺住了躁动之心。



其实,嘉庆知道乾隆不论如何针对自己,皇位也不至于换人,清王朝不可能姓和。

嘉庆担忧的是朱珪的处境,因为和珅仅凭一首未完成的祝贺诗和信件,就能阻拦朱珪回京,甚至差点让朱珪遭受牢狱之灾。

于是,为了老师,嘉庆也是忍了下来



清算时刻

事实证明,嘉庆还是杞人忧天了。

在嘉庆登上龙位第四年,春风没能延续这位长寿皇帝的余生:乾隆在养心殿溘然长逝,属于嘉庆的时代正式开始。

乾隆的驾崩,可以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真正痛心的还是这个陪伴其大半生的和珅。



此时,和珅的悲痛中也有几分兔死狐悲的意味,毕竟最大的靠山没了,自己曾为乾隆做的许多恶事没有得到处理。

当然,和珅多次观察嘉庆,认为这位皇帝可能是爱惜羽毛,顾及乾隆与他的名声,没有即刻进行清算,心中一阵安稳。



可是,没过几天,和珅得知了一个消息:朱珪正在返回京城

和珅心中一颤,该来的还是来了。

在新年伊始,和珅被卸掉军机处大臣的职位,随后被安排给乾隆彻夜守灵,不得与外界联系。

不仅如此,和珅唯一倚重的步军统领和九门提督等军权也被拿走。



和珅煎熬得等待了五天后,便被送往了刑部。

在正月十一日,和珅听到了自己被定下的二十大罪,得到的还有一条白绫。

与此同时,嘉庆阔别许久的老师朱珪也在当月返回了京城,嘉庆亲临城门迎接。



在见到朱珪后,嘉庆像个孩子一样拥抱朱珪痛哭,这其中的苦楚,师徒二人实在是太清楚了。

而嘉庆在摆脱了乾隆的阴影后,开始携手朱珪执行宽仁的政策。

可以说,朱珪的出现影响的是嘉庆的整个政治生涯。



荣光的消逝

为了弥补这些年错过的时光,此后的日子里,朱珪一直站在朝堂之上,七十七岁还在陪伴嘉庆处理政事。

期间,朱珪曾多次提及想要退休,均遭到了嘉庆的拒绝。

当然,嘉庆也体谅朱珪的年迈,派人打造了一根玉鸠杖方便朱珪行走。



到了寒冬的时候,朱珪也只是上两三天班。

朱珪为了回报嘉庆的这种信任,最后的时光也是全部留给了朝堂,直到那日在乾清宫晕倒。

没过几天,嘉庆就收到了朱珪病故的噩耗,悲伤不已,甚至亲自前去祭奠。



后来的嘉庆却没有像朱珪期待的那样青史留名,而是一直循规蹈矩,能拿得出的就是诛杀和珅。

并且在嘉庆末年,由于工业革命的曙光,再加上外国商品的大量涌入,清王朝最后的荣光已经暗淡无色。

参考文献:
能贪的和珅也很能干,中国知网,2024-03-13 22:06
史上巨贪和珅为何乾隆时期没被扳倒?,中国知网,2015-09-02
和珅富可敌国的财富,中国知网,2015-10-19
嘉慶皇帝和朱珪,中国知网,2006-10-01
嘉庆皇帝的老师——朱珪,中国知网,2008-12
《清史稿》载朱筠、朱珪传,中国知网,2009-12
简述朱珪对乾嘉政治学术的影响,中国知网,2014-06-03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