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中原麦田本该灌浆,却有人挥起了提前的镰刀。洛阳农户王女士望着枯黄麦秆叹气,30亩地只浇了十亩。持续干旱从三月蔓延,河南40%县市遭遇重度气象干旱。



高温少雨叠加狂风,土壤水分蒸发速度比往年快三成。本该饱满的麦粒干瘪蜷缩,提前收割的小麦只能卖作饲料。周口太康偏远麦地更惨,没水灌溉的地块几乎颗粒无收。

作为全国小麦主产区,河南麦情牵动着粮食安全的神经。现代灌溉设备摆在地头,农户却算不起千元电费的账单。丘陵地区水利设施跟不上,复杂地形让抗旱难上加难。

农业部门紧急下拨资金,全省抗旱投入已超五亿元。无人机穿梭田间喷药,滴灌带尝试挽回最后的收成。但老旧渠道漏水严重,偏远乡村等水等到心急如焚。

农业保险赔付流程太慢,受灾农户等不来及时补偿。这场天灾暴露脆弱,靠天吃饭的农业仍需更多保障。

节水技术推广迫在眉睫,耐旱品种研发要加快脚步。每一粒粮食历经辛苦,旱灾面前容不得半点疏忽。



我们关注河南旱情进展,也该思考如何筑牢粮食防线。

基础设施短板必须补齐,科技赋能才能增强抗灾力。粮食安全是发展根基,守护麦田就是守护生命线。期待更多长效机制落地,让农户不再因旱情无奈抢收。

这场与天灾的较量提醒我们,未雨绸缪才是长久之计。

你是否想过,气候变化下粮食生产还面临哪些挑战?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