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5位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代表围绕“走专精特新之路 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主题分享奋斗故事。
值得关注的是,海淀企业北京微纳星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北斗星通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旗下佳利电子公司的代表亮相发布会,展现海淀科技创新硬实力与“小巨人”企业的蓬勃生机。
深耕卫星制造领域
海淀智造闪耀璀璨星河
“大家好!我叫杨兴德……是一名卫星总装工艺工程师。”作为海淀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代表,北京微纳星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杨兴德深耕航天领域二十余年,从机械加工艺师成长为卫星总装工艺专家,带领团队攻克卫星批量化制造工艺难题。公司自主研发的卫星平台和核心载荷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多颗商业卫星发射,为我国低轨卫星互联网建设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杨兴德的主要工作是确保卫星从设计图纸到实物产品的精准转化。在卫星型号立项后,他负责统筹生产方案规划。由于每颗卫星的外形、载荷及参数各异,必须严谨处理每一个细节,才能保证星箭分离、机构展开及卫星正常运行。“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是这一工作的真实写照。“多年来,我和团队始终坚守岗位,精益求精。我们参与总装的卫星多次实现‘国内首颗’突破,比如泰景四号01星——国内首颗X波段商业遥感卫星。每当仰望星空,想到自己亲手打造的卫星正服务于国土监测、减灾救灾等领域,职业自豪感便油然而生。”杨兴德说。
北京微纳星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以卫星制造为核心的卫星系统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公司专注于卫星整星研发制造,卫星种类多、平台型号覆盖广,这对总装工艺提出了极高要求。杨兴德从机械加工工艺师起步,二十余年间历经机械加工、装联、装配、电缆、工装及结构设计等多岗位锤炼,积累了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型号经验。“这种积累永无止境,知识和技能只会越来越丰富。”如今,他在卫星总装一线主导了多项卫星型号任务,包括关键部件对接、系统集成调试及工艺优化,并创新提出“砌墙施工”法等技术方案,将天线平整度测量时间缩短一半以上,大幅提升了效率。
突破材料研发关键核心技术
海淀科技创新血液辐射全国
“大家好!我是童建喜,长期专注于通信领域基础电子陶瓷材料的研发及产品应用工作。”作为佳利电子研发团队负责人,童建喜在现场介绍了其深耕的细分领域,即5G通信核心器件的关键组成部分——微波陶瓷材料与微波元器件。
同样来自于海淀企业体系,童建喜博士现任北京北斗星通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全资子公司嘉兴佳利电子研究院副院长。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佳利电子专注于微波通信元器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核心产品包括微波介质陶瓷元器件和卫星导航组件。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微波通信领域,主要实现微波信号的接收、处理与发送功能。
▲佳利自主研发生产的陶瓷基板产品
微波陶瓷材料是微波元器件的核心基础,而微波元器件虽体积微小,却直接影响通信信号的传输质量,在卫星通信系统中至关重要。研发之路困难重重,但童建喜毫不退缩。据介绍,童建喜在电子陶瓷材料领域潜心钻研18年,成功开发出10余款陶瓷材料,这些陶瓷材料均在5G通信、网络通信以及消费类电子等领域实现了大批量应用。“目前,我们开发的产品综合指标,已经达到了行业头部友商的水平,部分指标甚至更优。”面对世界目光,童建喜底气十足。
“小巨人”撑起“大创新”
海淀专精特新企业集群领跑全国
海淀区作为全国科技创新核心区,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培育和发展方面表现突出。截至目前,海淀区共有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953家,占全市29.0%;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00家,占全市38.6%,企业创新活力强、发展势头旺。其中,半数以上的企业来自软件和信息服务、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大信息产业。
以微纳星空为代表的专精特新群体,彰显了海淀“硬科技”生态的独特优势。近年来,海淀区出台系列政策措施,从政策支持、空间保障、人才支撑、上市服务等维度加快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并为其发展壮大提供全方位支持。区域内企业呈现创新能力突出、高端产业集聚、发展速度迅猛等态势,整体科技创新水平均位居全国前列。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海淀区将持续完善支持科技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体制机制,助推中小企业高速成长,形成具有海淀特色的创新企业集群。
记者:王萌
编辑:关镓萍
图片来源于新闻联播、国新网、微纳星空、北斗星通
推荐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