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至5月23日是第十一届全民营养周。
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成都市第十人民医院)营养科主任陈怡建议,55至65岁的人群可以开始关注身体状况,为进入老年阶段提前做好营养等方面的准备。
5月9日,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成都市第十人民医院)走进龙泉驿区一家养老院,开展营养健康科普活动。
提醒:
老年人营养问题,警惕“两极化”
“当前老年群体的营养问题呈现‘两头尖’现象,即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同时存在。”陈怡表示。
“老年人容易出现营养问题,主要与其生理结构的变化有关。”陈怡指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代谢率下降,特别是合成代谢的功能减弱,而分解代谢则增加,这容易导致蛋白质营养不良。此外,消化系统功能的变化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如食欲减退、消化吸收能力下降以及肌肉流失等,都对老年人的整体营养水平产生了不利影响。
此外,老年人的认知误区也需要引起重视。陈怡举例说,有些老人将“清淡饮食”误解为只喝粥、放弃蛋黄,结果导致营养摄入过于单一。还有一些老人盲目相信“汤水补身”,但实际上,骨头汤中的钙含量远不及牛奶的十分之一,反而其中的油脂可能带来额外的负担。更令人担忧的是保健品依赖现象,“曾有位患者同时服用7种保健品,结果引发药物性肝损伤”。
陈怡分享了一个案例,一名老人的饮食长期单一,常吃粥类和玉米糊等,体重仅有70多斤。体检时发现她有贫血,且蛋白质水平偏低。为了改善她的饮食状况,陈怡建议她少食多餐,确保每餐都包含多种食物,不仅有粥糊,还要有瘦肉、鸡蛋、肉类和蔬菜,并推荐了符合膳食指南的营养粉来补充必要的营养成分。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老人的体重有所增加,贫血和低蛋白的问题也得到了改善。
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成都市第十人民医院)营养科主任陈怡(左一)为老人科普
建议:
老年人饮食应注意这些
考虑到老年人消化吸收功能相对较差,陈怡建议老年人,首先增加餐次,可以参考小孩的饮食方式,选择每天4到5餐,少量多餐,这样可以更好地吸收营养。每餐的食物应尽量选择质地柔软的,如豆腐、蒸蛋、蒸鱼等。蔬菜可以选择冬瓜、丝瓜等口感较嫩的品种。此外,建议采用蒸、煮、炖等烹饪方式,避免油炸食物,因为油炸食物难以消化。老年人还应尽量避免过于刺激的食物,如辛辣和过冰的食物,这有助于改善消化吸收。
对于“少食多餐”的饮食方式,陈怡表示,零食也可以作为餐次的一部分,但要注意零食的选择。建议避免高糖、高脂的零食,选择低糖、健康的零食,如酸奶、坚果和水果,既能提供营养,又不影响健康。
在日常生活中,适量的运动也非常重要。适度运动可以刺激食欲,增强体力,而长时间不动可能会导致食欲减退。因此,鼓励老年人根据身体状况适当运动,以促进健康。
陈怡强调,对于一些伴随有高血压、高血脂等问题的老年人,选择食物时应优先考虑低升糖指数的食物。例如,选择全谷物米饭,可以加一些杂粮或黑米,这些食物的升糖指数较低。喝牛奶时,可以加入麦片,成为低升糖指数的食物。水果方面,可以选择低糖的品种,如柚子和小番茄,这些都不会显著升高血糖。
对于患有骨质疏松的老年人,陈怡强调补钙、补充维生素D和确保足够的蛋白质摄入是关键。此外,运动和晒太阳也有助于减少钙质流失,除了通过食物补充营养外,适当的户外运动同样重要。
陈怡最后提到,许多医院都设有营养咨询门诊。老年人如果对自己的饮食状况不确定,或需要补充特定的营养成分,可以前往营养门诊进行个性化的咨询,医生会为老年人量身定制饮食方案。